郭沫若,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文学上他是严肃的,在生活中他却是平易近人的。行走在北京风景区里,我们往往能看到他的笔迹,如中山公园、故宫博物院、郭沫若纪念馆等,为景区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今天大家不妨与小编一起,走进被郭沫若题名过及其生前居住过的地方,一览其笔下的北京风景之美。 文 / 光君 图 / 罗华景 鸣谢 / 郭沫若纪念馆郭沫若 (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 汉族。祖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代表作《郭沫若全集》 《甲骨文字研究》《中国史稿》等。 中山公园光荣遗迹中山公园,位于天安门之西,面积约22.5 公顷,辽金时代名为兴国寺,元代更名为万寿兴国寺,明代时改名为社稷坛,1914年辟为中央公园。1925 年,国父孙中山去世,国家为了纪念孙中山将此地改名为中山公园,此后再无更改。 中山公园人文色彩浓厚,除了孙中山生平展览,还有关于郭沫若的故事,他的故事与国家的光荣一起以文字的形式被永久地铭刻在此,受世人仰慕崇拜。 由南门入园,走过门厅,穿过彩绘长廊,迎面矗立着一座蓝琉璃瓦顶的牌坊,其上刻有“保卫和平”四个醒目大字,这四个大字即是郭沫若亲笔题写。 保卫和平坊最早时期被叫做克林德牌坊,据载,1900 年(清光绪二十六年)4 月20 日,镇压义和团的德国驻华大使克林德经过东单牌楼,因言行肆无忌惮被当地军民打死,德国以此为借口向清朝施压,软弱的清廷为克林德在东单总部胡同西口修筑了克林德牌坊。1918 年10 月,中国北洋政府以时过变迁,走在今天的中山公园,楼台亭阁,松柏苍翠,风光秀美,郭沫若笔刻犹在,仰慕郭沫若的人们怎能错过。 得胜国资格拆除克林德坊,后运至中山公园,重新组装竖立,并将原有文字全部除掉,另镌刻了“公理战胜”四字,自此更名为公理战胜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家决定将中山公园内的“公理战胜牌坊”改名为“保卫和平牌坊”。随之,周恩来总理请郭沫若亲自为牌坊题名,此牌坊也成了中国走向富强的象征。 此外,中山公园南门的“中山公园”匾额也是郭沫若所题,可以说整个中山公园就像郭沫若的书法展,公园也因其书法匾额的存在而多了一份人文气息。 时过变迁,走在今天的中山公园,楼台亭阁,松柏苍翠,风光秀美,郭沫若笔刻犹在,仰慕郭沫若的人们怎能错过。 题写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位于故宫即紫禁城内,我国第一批5A 级旅游风景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建筑最宏伟的古代建筑群。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重建故宫博物院,不久向大众开放。几年后,博物院重新改造,暂时闭馆,直到1971年7月5 日才重新向大众开放,而高悬在城门的“故宫博物院”的匾额就是由郭沫若题写的。 源自对郭沫若的敬慕之情,我来到故宫博物院前,城门上郭沫若题写的“故宫博物院”匾额苍劲有力,显得格外醒目。在我的臆想里,想必郭沫若曾亲自游遍故宫的每个角落,才能写出如此恢弘雄浑的字体吧。带着这种臆想我走进了故宫博物院。 由正门进入,过金水桥行约几十余米,推开太和门朱漆红门,太和殿已然入目。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故宫面积最大、等级最好的建筑,曾有许多明清宫廷热播剧都在此取景,以至于我闭上眼,就能想象到明清时群臣跪于大殿之外山呼万岁的场景,令人心生无尽感慨。 除太和殿外,还有乾清宫、军机处、九龙壁等引入入胜的景点,都曾挽留住诸多游客的脚步,或许游客拍照流连的地方,郭沫若也曾在其地赏景呢。随着时代的发展,故宫人气愈旺,有些地方也经过了些翻新,但郭沫若提写的匾额从未更改,为景区增添一抹别样人文色彩。 纪念馆的温馨时光作为郭沫若在北京的住所,郭沫若故居无疑是后人追寻其生前生活点滴的好去处。 郭沫若纪念馆的前身是郭沫若故居,位于西城区前海西街18 号,是游人游览什刹海、后海、著名胡同的起点,走进前海西街,街道两旁一溜排开、写着“到胡同去”字样的黄包车,天天在此迎候游玩的客人。街道深处,有座大影壁矗立路之央,影壁以西一座大型的四合院,就是郭沫若纪念馆。 郭沫若纪念馆,清乾隆时期为权臣和珅的花园,咸丰时期为恭亲王的马号。1963年11 月,郭沫若一家搬来至此,一住就是15 年。郭沫若去世后,国家便在此地的基础上建立了郭沫若纪念馆。走进纪念馆,迎面盆栽花开争艳,让人眼前一亮。转身向右前行,一条林荫大道直通北面房舍,在这条林荫路旁看点颇多,如路西一颗百年银杏树下的郭沫若全身铜像,铜像神情怡然,似在林荫下沉思。据说郭沫若生前最爱在这颗银杏树下散步、乘凉,他也曾在此处亲手植下银杏树,并命名为“妈妈树”,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妈妈树”的指示牌。 林荫深处古色古香的建筑,是郭沫若生前的客厅、卧房、办公室。里面的好多房子都只能隔窗参观。据讲解员介绍,里面的陈设与郭沫若在世时一模一样。我曾隔着窗仔细的观瞧过一间房舍:朴素的桌椅,古旧的钢琴,墙壁上近代书画大师山水画真迹,三三两两的奇石,尽显雅致气息。我不由想起郭沫若为石头作的诗句“我亦爱石人,爱石之性坚,纵使遭磨砻,以方寓于圆。” 郭沫若纪念馆房舍众多,相互之间多有游廊连接,游廊上悬挂着许多匾额,大都是为一些景区、百年老店题写的匾额的袖珍版,如中山公园、故宫博物院、荣宝斋等,记载了属于他的光荣和北京风景名胜的人文之美。 悠悠岁月,郭沫若在这里的生活是安静祥和的,或许几十年前的今天,他正在“妈妈树”旁流连,以至我离开时都轻轻地提着脚步,生怕一个声响打破了那遥远的梦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