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罗春晓是一名铁路专家,以“铁路小亨”这个资深铁路摄影师的头衔活跃在网络上。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只要有火车,他都去拍、去研究。如今,他更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拍摄过的铁路集结成一本书——《中国铁道风景线》。这个因户外拍摄皮肤黝黑的男孩,用自己对铁路的热爱和坚持谱写了一曲铁路赞歌。正如筷子兄弟《老男孩》的歌词描述的那样: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 为梦想时刻准备着 从小就梦想成为像詹天佑一样伟大铁路工程师的罗春晓,不顾家人的反对离开北京进入西南交大学习铁路运输管理。进入大学后,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图书馆里所有有关铁路的书籍还有如法国、日本、德国等国的铁路杂志,了解其他国家的铁路发展史。看到杂志上摄影师拍摄的铁路风景更是让他心潮澎湃,休闲时间,罗春晓拿着租来的相机到成都火车站开始了他10年来的拍摄火车之旅。 四年大学的系统学习,让罗春晓在铁路专业上更加精进。大学毕业后,罗春晓到《铁道知识》做了一名杂志编辑,作为一本科普杂志,这份工作让罗春晓如鱼得水,他既可以在杂志上发表自己对铁路的研究成果,本身热爱摄影的他也每天往返于各个铁路线间,记录铁路最美丽的瞬间。 每一次的拍摄旅行对罗春晓来说都是一次长征,出发前要做好详细的攻略:火车是从哪里到哪里、有什么历史、线路怎么走、应该带哪些设备、哪里有可能成为他拍摄的制高点……为了拍出好的照片,他常常要爬几公里的山路就为寻找能最合适的拍摄点。 爬山还不是最辛苦的,罗春晓说:“要将火车融入到四季风景之中,雪景就是冬季里最不容错过的元素。尤其在大雪纷飞之时,不仅天地苍茫,刚落地的雪片也会被飞驰的列车卷起,在车身周围扬起一圈雪雾,画面朦胧,有一种独特的动感与冲击力。”而为了拍摄这样的风景,他就要在零下40 度的天气里等待上几个小时,在寒冷的天气里带着3、4 副手套,鼻子冻得发紫,就为火车行过的那个瞬间。在工作以后的10 年间里,罗春晓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拍摄过无数铁路线,他说自己其实更像是一名铁路考察者,在行走拍摄的过程中,发现世界铁路的坐标、见证中国铁路的发展、了解外国铁路的优势,把他国铁路的先进带回国内,让国外了解中国铁路的实力。 铁道就是风景线 《中国铁道风景线》是罗春晓对自己铁路之旅的一次礼赞,书里详细记录了他早年间拍摄的7 条国内极具代表性的老线路。 在他看来,火车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火车更像是一个见面的过渡,窗外的风景一年四季各不相同,做火车旅行就是享受在路上的过程。回眸历史,很多铁路线都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可以说他们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 2010 年,罗春晓出发去拍摄滨绥铁路时,凭借多年的拍摄经验,将自己的路程画成了地图,从哪一站下车,这段铁路什么时候建的,有哪些历史背景,在查了大量的资料后,带着疑问出发去现场考察。 对于罗春晓来说,摄影仅仅是其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自己作为铁路考察者,对铁路的学习和研究。 滨绥铁路是中国北方铁路线路上的一颗明珠,它起自黑龙江省省会冰城哈尔滨,向东南途经阿城、一面坡、横道河子、牡丹江直抵中俄边境重镇绥芬河,全长547 公里,是黑龙江省东西向重要的铁路干线。同时,滨绥铁路也是一条年逾百年的历史文物铁路,是著名的中东铁路重要的组成部分。 清朝末年,沙皇俄国对富饶的东北垂涎已久。早在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时候,沙俄就预谋修建一条自后贝加尔斯克至乌苏里斯克(双城子)的直径铁路线。这条铁路贯穿中国的东北,比绕行黑龙江北方的线路可缩短960 多公里的里程。更重要的是,沙俄妄图通过修筑运营这条铁路强取中国东北的诸多权益。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 年),清政府特使李鸿章赴俄祝贺沙皇加冕典礼,并代表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许以俄国在华修筑铁路的权力。1903年,“大清东省铁路”(后多次改名为中国东省铁路、中国东方铁路、中国东北铁路等,即现在日常所说的中东铁路)建成,它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覆盖东北全境。而滨绥铁路便是当年中东铁路的东段。 时过境迁,昔日的屈辱已成历史,中东铁路也早已回归祖国的怀抱。但今天的滨绥铁路却依旧保持了百年之前的风貌,穿山越岭,跨河通疆。直至今日,诸多的俄式风格的桥梁隧道、车站车库依旧保存完好,甚至铁路周边村镇城市也依旧保持着独特的俄式风格。其中,滨绥铁路上独特的“套轨”也堪称一景,早在中东铁路修建之初,俄国人便采用了俄式1520 毫米的宽轨轨距,直到1936 年中国段才改为1435 毫米的准轨轨距。轨距的不同给边境列车的开行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由于进口物资需要在各自国家进行边检和海关作业,因此,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物资需要在绥芬河口岸换装,而出口俄罗斯的货物则需要在到格罗杰科沃站换装。为了方便双方不同轨距列车的互通,在绥芬河至格罗杰科沃站之间修建有独特“套轨”,也就是将准轨和宽轨套在一起,使两国的列车都可以在这段线路上运行,4 根钢轨构成的线路在其他地方很难看到。而铁路沿途的青山秀水,也将滨绥铁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铁路风景线。 怀旧是面向未来 《中国铁道风景线》里记录了中国7 条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铁路,对于为什么自己的第一本书选择介绍老铁路,罗春晓感慨的说怀旧就是面向未来。 高铁的发展代表着中国铁路日新月异的发展,代表着中国铁路强国的崛起,但是面对高铁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那些盘山爬行的老铁路却被废弃,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去年5 月,罗春晓坐火车去了一次欧洲,发现对于老线路,欧洲人很有一套运营方式。在瑞士,美丽的冰川快车独树一帜。 这是全世界最高的旅游铁路,也是“世界上行驶最慢的景观列车”,150 多米长的列车翻山越岭,穿洞跨桥,蜿蜒盘旋,还要爬上海拔两千多米高的隘口,即使启动齿轨装置,有时也要以步行的速度前进,列车缓慢而准时地从一站到另一站。在与当地人聊天的过程中,罗春晓了解到,之前这个铁路线就是盘旋而上山顶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地人在山脚下开辟了另一条铁路,山顶的这条就废弃了。后来当地铁路爱好者又把通往山顶的铁路重新修复,去东南亚购买回原来卖出去的蒸汽火车头,把老线开辟成了观光线,吸引了全世界的铁路爱好者来参观。 罗春晓说,“经过了百年洗礼,山顶的风光都还没变,老房子也都还在,所以坐着火车穿行其中,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不过,无论多慢,旅客也不会觉得无聊,因为整条线路横亘在阿尔卑斯山的正中,翻越欧洲大陆的分水岭,窗外的景色也变化无穷:从宁静的阿尔卑斯雪峰到奔腾而下的瀑布;从漫山遍野的鲜花到欧陆风情的林间民舍;从峡谷中湍急的山涧到高高悬空的大桥和惊险飞升的隘口……都是一幅惊艳的油画。” 在欧洲,很多的铁路都有百年的历史,虽然随着高铁的发展,老线的使用也没有减少,他们被保护的很好,成为当地人民日行生活的一部分。在中国高速发展的高铁,淘汰了很多的老线路。虽然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那些绕山爬行融入自然的老铁路却也有着自己美丽的一面。如何将他们保护起来,作为历史的传承,也正是罗春晓写这本书的初衷,也是自己对未来的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