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京韵大鼓:基于传承 博采众长

时间:2016-06-01 15:40来源:《北京旅游》杂志供稿 作者:知目 点击:
在京韵大鼓中,骆派是以音域宽阔、抒情色彩浓郁而见长的。骆派在讲求演唱“字正腔圆”时,很重视唱词字与字之间的连接,做到连贯自然,不露痕迹。它追求说情、唱情,抒情细腻,色彩浓郁,它要求从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出发去出字、用声,讲求声、情、字、韵的紧密

这是一个人的舞台,一手鼓板、一手鼓键子,人物的跳进跳出、角色的往来变幻,全凭说书人的叙述。几百年的历史,数代人的传承,才使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得以流传,并最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说起京韵大鼓,脑海中总会出现一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人,但是张曦文的出现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她科班出身,身材修长,面容姣好,温柔和婉,观众们称赞“她更像一位影视明星”。她是京韵大鼓骆派第三代传承人、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最年轻的得主。她说,继承是最好的创新。

成“家”之始:固其本集众长

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由河北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

饮水思源,艺术寻根,对于京韵大鼓的传承人来说,刘宝全就是那个根。刘宝全是河北深县人,7 岁入私塾,读书之余便喜欢听戏、学戏。9 岁时举家流落到河北关上,父亲靠扎纸活、制冥衣为生,常向木板大鼓艺人王庆和学唱。刘宝全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木板大鼓。为了生计,父子一起卖艺,父亲演唱,他弹三弦伴奏,慢慢地自己也学会了演唱,15 岁在天津拜名家宋五(宋玉昆)为师。

几经周折刘宝全来到北京,向北京四喜班京剧老生孙玉卿学戏,后弃京剧而专唱木板大鼓。但是,那个时候北京人嫌乡音太重,并不喜欢听大鼓,称木板大鼓为“怯大鼓”。一次偶然的机会,京剧大师谭鑫培听了他的演唱,赞扬了他,并指点他要入乡随乡,改掉怯音。他牢记教诲,便努力揣摩谭鑫培、孙菊仙、龚云甫等京剧名家演唱韵味和神态,把自己唱大鼓所用的乡音都改成京音,耍着木板唱,使说唱结合,并加强演唱时的面部表情和身段。

随着刘宝全的足迹,京韵大鼓在北京、天津等地风靡起来,渐渐地响彻中华大地。

刘宝全也开始收徒授艺,还为自己博得了“鼓界大王”的美称,并形成京韵大鼓的主要艺术流派—“刘派”。

“所以说,一个大家、一个派别的形成,不光要守住已成的,还要博采众长,多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吸取精华。”张曦文动情的说,“我们骆派的创始人‘小彩舞’骆玉笙也是这样的。”

骆玉笙在17 岁的时候拜韩永禄为师唱京韵大鼓,学刘派大鼓曲目。韩永禄根据她的音色特点,为她设计独特唱腔。后来,骆玉笙又兼采“少白( 凤鸣 ) 派”、“白( 云鹏)派”之长,形成“骆派”风格。早期以演唱悲曲见长,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红梅阁》等,成为了曲艺界的又一位名家。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挖掘最原始的东西,慢慢就会发现越是原始的越是经典的,我们要从艺术的角度深入挖掘,挖掘故事的内涵,增加剧本的含金量。”张曦文说,时代已经变了,新的时代需要新时代的演员,新时代的风貌也要用新的作品来诠释。

坚信“继承是最好的创新”的张曦文要求自己不断积累、沉淀。她说:“艺术是相通的。”除了研究古典曲艺,她还研究流行音乐、爵士等,“只有吸取更多营养,才能够制造出自己的飞机。”

“姊妹”艺术:

唱会容易唱好难

听京韵大鼓的时候,不少人都会觉出其和京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鼓王”刘宝全早年唱京剧,骆玉笙由京剧转到大鼓,张曦文同样如此。

京剧是国粹,曲艺是国宝,二者是姊妹艺术,要想唱好京韵大鼓必须要练好京剧功底,但隔行如隔山,要从京剧转为京韵大鼓却是一道难题,其中的“纠结”也只有行内人才知道。

京韵大鼓与京剧的不同大致有两点,一是大鼓用横腔,发声几乎全靠丹田真气,不用假声,而京剧用竖声,常用尖尖的音调。

二是京剧一人演一角便可,而唱大鼓时必须演好每一个故事中出现的角色。

刚上台表演京韵大鼓的时候,张曦文特别不自信。“种玉杰老师是我的开蒙恩师,为我学习京韵大鼓下了很大功夫,但我从小学习京剧,受京剧影响太深了,发声位置靠后,口风也和京韵大鼓不同,经常到了台上还在琢磨应该怎样开口、怎样唱。”

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张曦文把段子里所有人物都分解出来进行分析,本以为想得周到可以表现的更充分,结果还没到展示的时候就忘了词。她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在台上演唱京韵大鼓,仓促登台汇报节目,唱到一半突然想不起来下面要唱什么,全场观众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其实当时在舞台上并没有停下来多久,但自己却感觉空白的时间无比漫长。”此后,记词成为了张曦文生活的主旋律,甚至吃饭、走路都在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底格外扎实的张曦文迅速掌握了京韵大鼓的技巧,在行内的人气也越来越旺。2014 年以骆派京韵大鼓经典作品《和氏璧》摘得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京韵三派:兼容并包 各有所长

韵三派:兼容并包 各有所长京韵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衬字及垛句,每篇唱词约一百四五十句左右。用韵以北京十三辙为准,一个唱段大都一韵到底。京韵大鼓的基本唱腔包括慢板和紧慢板,唱中有说,说中有唱。

问及京韵大鼓的相关知识,张曦文滔滔不绝,不时哼唱几句,还辅以手势、动作等进行说明。从北京戏校毕业后,她就顺利进入了北京曲艺团成为一名专业京韵大鼓演员,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和老师的悉心指导,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张曦文却纠结于“ 如何能够找到最适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演唱方法”。

一直以来,张曦文都很痴迷“小彩舞”骆玉笙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她说:“骆老的行腔韵味就是京剧余派老生的缩影,这与我的学习经历很对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结识了骆派京韵大鼓名家刘春爱老师,刘春爱对她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她在今后的演唱中发挥好自己有京剧老生唱功的优势。在2009 年,张曦文正式拜刘春爱为师,开始了更适合自己的骆派京韵大鼓的系统学习。

在京韵大鼓中,骆派是以音域宽阔、抒情色彩浓郁而见长的。骆派在讲求演唱“字正腔圆”时,很重视唱词字与字之间的连接,做到连贯自然,不露痕迹。它追求说情、唱情,抒情细腻,色彩浓郁,它要求从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出发去出字、用声,讲求声、情、字、韵的紧密结合,使唱出的韵味传情、传神。

京韵大鼓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形成了以“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为代表的三大流派,随着历史的发展,张派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又有白凤岩、白凤鸣兄弟创造的“少白派”。随着骆玉笙的崛起,一般称为“刘、白、骆”三派。

刘宝全擅唱金戈铁马的“三国”故事,如《长坂坡》、《赵云截江》、《草船借箭》等。白云鹏则擅唱《红楼梦》故事,如《祭晴雯》、《黛玉悲秋》、《宝玉娶亲》等。

作为京韵大鼓骆派的第三代传人,张曦文希望京韵大鼓的发展能有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她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认识并喜爱京韵大鼓,从而把我们的民族文化推向世界。她还相信,有群众对京韵大鼓的喜爱,有为曲艺事业兢兢业业、不懈努力的传承者们,曲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自控力:开拓出最好的自己

作者:何常明

没有自控力,一切规章制度就形同虚设!最有力量的人是那些善于掌控自己的人,缺乏自控力却妄谈成功,就象盲人在谈论颜…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北京斜街大汇总

    西斜街:东南起西单北大街,西北至丰盛胡同。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故称斜街。与东斜街相...

  • 北京紫檀 时光的礼物

    大多数人在想到一件工艺品的珍贵程度时,都会不自觉地以金钱来衡量。然而,北京紫檀却...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