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交道口,依傍着南锣,有条名不见经传的炒豆胡同。要论北京的胡同名称,多少都有些历史典故或是传说蕴含在其中,但是炒豆胡同名称的由来却是无从可考,自打元朝就形成的炒豆胡同在历史上几经更名,最终还是将老名字保留了下来。胡同没啥名气,但是坐落在其中的僧格林沁王府因为规模的宏大,曾经盛极一时。而今,老王府不在,潮流小店的加入让炒豆胡同也上演了一把“老王府与潮小店共生记”。 论资排辈 先表老王府 北京的老胡同貌似都有过著名历史人物的轮番登场,才让胡同有了更多的历史况味。坐拥炒豆胡同“大片江山”的僧格林沁王府的主人便是史书中拥有赫赫战功的僧格林沁。僧格林沁生于清嘉靖十六年,来自草原最能征善战的科尔沁左后旗。因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君王,索特纳木多布斋与清嘉靖皇帝的女儿庄敬和硕公主结婚后一直没有儿子,道光皇帝便指令僧格林沁为其做嗣子。 在僧格林沁十四岁的时候,索氏去世,他被袭封为多罗郡王。24 岁时已经深得皇上信任的僧格林沁开始担任御前大臣。此后仕途一日千里,出入宫禁,请旨领军,僧格林沁“忠勇朴诚,仪表非常”,又“骁勇善骑射”,很有蒙古人剽悍风格,他统领的蒙古马队一直是北中国的屏障。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成功后,僧格林沁被晋升为亲王,并被赐以“博德罗巴图鲁”的称号。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的僧格林沁,因大沽口战役兵败而被削爵。 因为僧格林沁的作战指挥能力,很快清朝廷又让他官复原职,一如往前并派往山东、湖北一带“剿捻”。捻军首领赖文光也是一代名将,僧格林沁带着他的蒙古骑兵与捻军交战多次后,1865 年5 月,在山东菏泽地区的高楼债战役中,被捻军设伏击毙。 经过几代更迭,王府由僧格林沁之曾孙孙阿穆尔灵圭所世袭,所以该府后又称为“阿王府”。阿穆尔灵圭为銮仪卫内大臣,民国时为第一届国会议员。 阿穆尔之子和琳亦封为王,民间又称此府为“和王府”。在阿穆尔灵圭当国会议员时,家道败落,在蒙古的地租收不上来,只靠议员工资难以维持这样一个大家族的开支,不得已只得将王府拍卖。该府西部就改成了温泉中学,是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前身,中部为我国著名文物专家和历史专家朱家溍所买,东部除了现在粮店那部分由和琳留下外,其余卖给了西北军。1954 年,原宅大部分都为煤炭部买去做宿舍。曾经占据大片地界儿的僧王府也没能摆脱掉沦为大杂院的命运。 老祠堂里上演“开涮” 炒豆胡同的静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胡同的两端连接着南锣和交道口,都是极繁华的所在,而胡同里却少有市井商业气息的打扰。曾经的僧格林沁王府的豪华规模在今天还是能窥见一斑。在胡同的57 号,在风中摇曳的红灯笼在胡同的灰墙中格外显眼。未曾进入,一个通道尽头的墙上颇具中国书法古风的招牌上书——狮子林。一面装饰着中国剪纸贴花的鼓也一同进入视线,白墙、黑字、红鼓,这一极具中国风元素的招牌就已经足够抢镜,也吸引着路过的人们不自觉地迈步其中。 欣赏了招牌,左转之间,又是一景,被店家装饰过的假山石和绿植让人眼前一亮。只一两步之间,空间豁然开朗。一个四合院建筑小品颇为精致,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让正堂和东西厢房互相连接,白色的鹅卵石点缀在石板路之间,正堂前摆放的一排铜锅在阳光下非常抢眼。 若说铜锅,才说回了小院的正题。这个形制规整的小四合院原本是僧格林沁王府的祠堂,小院的所在是祠堂的第一进,曾是供奉僧格林沁排位的地方,而后两进则是摆放僧格林沁先祖排位的祠堂,后两进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家四合院旅店。狮子林的店名也是很有来头,僧格林沁的“僧格”在蒙语中译为狮子,再借一个“林”字,便有了这家店的店名。 既然在僧王府的祠堂开张迎客,自然让食客们品尝的是既有北京味儿而又源于蒙族的铜锅涮肉。 狮子林以内蒙草原的食材为主打,打造了极具特色的“六比涮”。首先主打“草原飞龙”,说是飞龙,其实是指东北老百姓常说的一种飞禽,和鸽子的大小差不多,味道鲜美。鹿肉是蒙古族中必不可少的美味,此外还有善于奔跑的獐子和狍子肉,来自海拉尔的“海菌”更是火锅中提鲜的珍品,再配上特供的草原黑猪肉,这一桌来自内蒙的“奔放食材”想必会俘获很多食客的味蕾。既然是在老祠堂里,应时应景儿的景泰蓝锅子更是必不可少,除了景泰蓝的锅子,店家还在大堂中使用了老北京的铜锅子,配合着铜锅店家推出了金牌的手切牛羊磨裆儿肉,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前,品尝着来自草原的特供新鲜食材,在雅致而古色古香的氛围中,历史与现代交相融合。 小资酒吧餐吧扎堆儿“借光儿” 守着炒豆胡同里的一小块儿风水宝地,很多年轻人纷纷在此扎堆儿开小店,虽说炒豆没有热闹的人来人往,但是少了开店的疲于应付,很多店主倒也落得个清闲自在。而挨着南锣不远,又有中戏“撑腰”,很多路人、游客也是借着逛南锣顺带着就逛逛炒豆胡同,这也算是从南锣“借光儿”了。 坐落在胡同75 号的司南酒馆,店主是个地道的北京八零后。若说开酒馆酒吧在家长看来都不是什么正经事儿,但是司南的店主却是把小酒馆当成正经事业经营的。曾经在大学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店主,毕业后酷爱上了话剧,他把自己的酒馆选定在炒豆也是看中这里紧邻中戏却又不喧嚣的地理位置,在这里结交认识了很多都喜爱话剧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酒馆里不大的空间被店主摆放了很有格调的枣红色木质桌椅,在不碍事的犄角旮旯里都被店主收集的酒瓶装饰得很有意思。房顶上还保留了原有的老房梁,转身上到二层还在两三平米的空间中布置了雅致的小座。楼梯尽头处推开一扇门,别有洞天的天台雅座也让食客们可以在夏日里尽赏北京胡同的韵味。现在店主正在将自己的“版图”扩展,盘下了隔壁的小店面,让自己“中戏梦工厂”进一步造梦。 前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齐儿的小酒馆,后有夫妻俩开办的爱心餐吧——鼓捣一点儿。听点名儿,北京人肯定熟悉,这是地道的北京土话,说的普通话一些就是研究研究,弄一弄的大致意思。小店里温馨的橘色灯光让很多路过的人都在不经意间放慢脚步,淡雅的米色外观装饰也颇具小清新风格。推门进入,仅有十平米的小屋里却坐满了在此聊天放松的客人,朋友间的窃窃私语或是会心交谈都让整个小店的气氛更加和谐自然。尽管狭小,夫妻俩都在四面墙上尽可能地装饰上他们心仪的各种可爱装饰品。墙角的绿植也生机勃勃,在操作台和食客用餐空间中设置的矮矮的隔断墙也被两人精心装饰上小摆件,而墙角的各种酒也因为酒瓶颜色的各异反倒成了店里的另一种装饰。还有角落里摆放着店主饲养的变色龙,更是在眼花缭乱的装饰中让人眼前一亮,这每一处精细的布置和用心的简单餐食让食客们都愿在此停下脚步歇息欣赏片刻。 而坐落在旁边的府院酒吧,因为是自家亲戚的房子,反倒让店主少了一份经营的压力,多了一分在胡同里生活的惬意和自在,概括成两个字——舒坦。店主没有把小店当成了创业的所在,而是自己创业、尝试慢生活,同时实现梦想的一个发源地。 同样是很小的店面,府院走的就是“简约路线”,保留了老房子才有的灰色墙壁,几幅简单的风景画,木质的小桌小椅上摆放着惬意的绿植。窗边的矮矮的桌椅更让朋友间的谈话有了促膝谈心的亲切感,角落里摆放着店主平时常看的书籍,在头顶古色古香的装饰灯和台灯的映衬下,与朋友小酌一杯,同时抚摸着趴在脚边的狗狗,这样的惬意又是一番不一样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