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的面孔,体现了老北京的风貌,那么一座座宅门就是这面孔上最显著的特征。 犹如看一个人,从五官搭配上就能让人一下子对他的性格有大致的揣摩并且记住他。 常听老人们说“老北京人最讲礼儿”,如果把这里的“礼儿”当做待人接物的礼貌、和善也不算错,但却忽视了这个“礼儿”背后的精华,那就是讲规矩、守原则。 这份规矩,来源于传统生活中积淀下来的制度、规则,是生活在天子脚下的人们不得不讲的“礼儿”,胡同里那些四合院大大小小的宅门中把这古代的规矩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懂了胡同里的宅门,就能很好地了解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中弥散着的文化。 在规规整整、四合院为主体建筑的北京城中, 每座四合院落有着哪种规制的宅门都是有定例的,没有人能够越过这个“礼儿”。 王府大门 清代老北京的内城按照八旗分置驻八旗子弟,八旗的王爷和大臣们也居住其中,于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胡同中除了民居宅门之外, 还有高等级的王府大门。王府的等级不一而足,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到镇国公、辅国公,他们的府邸大门形式不同,但基本上府门前设有影壁墙,狮子一对。大门为屋宇式门,通俗地说就是像屋子一样,亲王府为五间,郡王府为三间,朱漆大门上镶有门钉,在灰色的胡同中格外威严、醒目。 官员和百姓也有家道殷实的,但无论怎么富裕,盖多少间房子,做几进几路的院子,屋里面有什么华丽的装饰和摆设,那是每家自己的家事,但是与王爷做邻居,谁家敢随便建造自己的宅门呢?按照森严的等级制度,老北京的四合院宅门便在王府大门之下分为了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和小门楼,它们的存在构成了今天胡同中一座座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宅门。除小门楼外,其他各种宅门均为屋宇式门,开间为一间,有山墙。 广亮大门 广亮大门仅次于王府大门,是具有相当品级的官宦人家的宅门。通常大门前有汉白玉上马石一对,显示着官宦人家的地位。 广亮大门的门洞前后各有一对檐柱,前后檐柱中间有一对中柱,门扉就安装在这对中柱上,使广亮大门有了较深的门洞,门房守卫们可以在此值守。门上有六边形或花瓣形门簪四个,书“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吉祥字眼儿,或者雕刻寓意长寿富贵的花卉仙草。檐柱上有雀替一对,上刻吉祥图案,尽显大门的华丽。 广亮大门的门枕石为体型较大的抱鼓石一对,雕刻的题材常与宅邸主人的地位相应,例如“封侯拜相”、“马上封侯”或象征祥瑞的麒麟异兽等。 金柱大门 比广亮大门等级低一级的金柱大门也有着光鲜的面貌,开间比广亮大门略小,门扉向前推出,安于檐柱以后的“金柱”上,其他形制与广亮大门近似。通常金柱大门是低一级官宦人家的宅门,此外部分会馆大门也是金柱大门的形制。 蛮子门 古代的富商们没有功名职位,是不可以用广亮大门和金柱大门作为宅门的,传说老北京做大生意的多是南方来的商人,人们便称他们的宅门为蛮子门。蛮子门把门扉直接装在两个前檐柱之间,门外没有容身之地,也就没有雀替和门洞了。 如意门 走在胡同里,我们见到最多的还要数寻常百姓家的如意门,它们没有前面几种门的朱漆大门,灰色的门楼上却有着精美的雕花砖。它们没有等级森严的官宦人家那般庄严,却用丰富的题材装饰主人的门庭,寄托着主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如果说广亮大门、金柱大门是地位权势的体现,那么,如意门则是生活中人情味的述说。从装饰艺术角度来说,门楣、戗檐上这些不施彩绘的精美雕花砖,在审美情趣上甚至超过了官宦人家的宅门。 此外,还有小门楼和西洋式宅门也是四合院发展到后来常用的门户形式。小门楼有两堵极短的山墙,有屋顶,上做正脊,两头翘起,檐上装饰着花草砖,尽管级别较低,但是居住的人仍然会尽可能地进行装饰。而西洋式宅门则是清朝中期以后,西洋建筑文化和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一般样式与如意门类似,但砖柱大部分会呈冲天柱式,中间顶墙则做成阶梯状或其他形状。 而今,走在胡同中,经过一道道古旧的宅门,细细品味门墩、雕砖上的纹样,想象着这座宅院里曾经住过什么人,发生过什么故事,那百年前的主人是否曾经驻足这个门前,静静地注视过每个经过这里的人?京城历史便由此鲜活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