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翔凤胡同住宅正房和厢房 秦老胡同住宅二门 北京的四合院住宅大部分为清代所建,基本形式由坐北朝南的正房、坐南朝北的南房和东西厢房及四面房屋围成的南北稍长的矩形封闭庭院。宅门一般开在东南角上,但有时也受街坊位置和建筑面积的限制而有所改变。有时,也会因建筑面积狭小,出现“三合”的形式——除正房和两面配房外,其余一面只做围墙。 一般市民、小商人、小官僚等“小康”家庭,都居住一个单位的四合院或三合院。限于家庭的财力和社会地位,建筑比较简单朴素。宅门常做成一间或半间门道,为使入口突出,多将门道稍稍加高。门口间或有雕砖、雕木等装饰;门扇多漆成黑色,有红底黑字对联,安装铜铁叩环。 庭院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不但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而且也是休息和家务场所。依照当时的习惯,为不使正房与倒座视线相通,在庭院中靠近倒座的一方都装设屏门或木影壁。 四合院的屋宇多作硬山式,青瓦屋面多用阴阳合瓦的形式。根据房主的财力,还有仰瓦灰梗、棋盘心、马鞭顶、青灰顶等节约做法。 一般四合院是正房带廊子,或只是正房与倒座带廊子。柱、梁、枋、门、窗、外檐的油漆,多采用红、绿、黑三色。四合院的布局所反映的是宗法礼教的制度,正房由家长居住,厢房分住儿孙。人口少的,倒座客作书房和客厅。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体四合院组成复合体,沿着一条轴线排列起来,形成一串的几进院落,有的在两侧伸出了跨院,如清恭王府、醇王府等。这种多院型住宅的宅门,比较简单的常是一间高起的门道,多放在倒座或正房的右侧。大型住宅的宅门常做一、三甚至五间的房屋形式,用彩画、雕砖等华丽装修。大门左右、门前及门内都设有影壁;两侧有上马石或石狮摆设。进大门后的前院与主庭之间,都设有二门。主要房屋都带有前廊,这不但可以作为各个建筑之间的交通联系,还起到避雨的作用,同时也使中心庭院更加完整,四隅小院更丰富。 个体建筑的做法,仍是木构架包以砖墙的做法。室内为纸棚吊顶,方砖墁地,并采用格子、镂空木雕飞罩以及隔扇等分隔空间。这类住宅常附有花园,花园一般建筑在住宅的后面和侧面,中间有墙门和住宅相通。园中曲折变化,楼台掩映,花木扶疏,山路婉转,曲经通幽。北京这种住宅花园还有少数是明代遗留下来的,如太平胡同1 号的花园。 1949 年以前,北京的居住用房,集中在城区约1300 万平方米,基本是四合院或大杂院式的平房,其中,除少量质量较好的四合院至今完整外,大部分由于年久失修成为急需改造的危旧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