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砖塔胡同:北京胡同寻根

时间:2016-03-24 09:58来源:《北京旅游》杂志供稿 作者:谢辉 点击:
万松老人塔,为九层塔,塔高16 米,被围在胡同东口的院落里,是砖塔胡同里最高的建筑物。1986 年,国家对外宣称砖塔为北京市重点文保单位,对砖塔进行了修缮加固,逐渐还原了元代砖塔风貌。时针指向了今天,这里不但是人们寻根北京胡同、观赏古塔的地方,还成

北京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多如毛。北京胡同作为当地居民生活场所,记载了历史风貌的变迁,见证了多代王朝的兴亡更迭,是外来游客感受老北京文化、体验老北京生活的契入点。那么老北京最古老的胡同在哪里?胡同的根源在哪里?朋友们不妨去砖塔胡同转一圈,想必会有所收获。

北京胡同之根

常奔走于公交、地铁等交通站的朋友,总会在周边宣传栏里看到一些描述老北京胡同的水彩画,像南锣鼓巷、烟袋斜街、五道营胡同等都以水彩方式呈现在画面上,勾起人们对胡同的无暇遐想。其中,有一条胡同里有座很是抢眼的砖塔,那就是拥有着700 多年历史的砖塔胡同。

砖塔胡同,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位于西四牌楼附近,整条胡同风貌保存比较完整,论及其历史,史书有载乃源于元朝,距今已有700 余年历史。胡同之名源于矗立在胡同东端的一座青砖古塔,该塔是今砖塔胡同的标志性建筑,并且也是西四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人们从西四地铁站出来,就能远远的看到那高大的砖塔。

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城内的很多老胡同都消失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唯独砖塔胡同风貌保存较好,且一直沿袭元时名称,由此被世人称为“北京胡同之根”。

宗教色彩浓厚的塔庙

说起砖塔胡同,胡同东口的砖塔不得不提。

由地铁4 号线西四东南口出,向南直行200 米即能来到砖塔旁。这座砖塔建于元朝时期,砖塔名为“万松老人塔”,传说元朝有位著名的得道高僧名万松,是契丹贵族耶律楚材的恩师,后来耶律楚材成为成吉思汗麾下重要谋士,追随成吉思汗西征。耶律楚材临行前,万松叮嘱说:“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后来这八个字成了他辅佐成吉思汗治国安邦的座右铭。1246 年,万松圆寂于西四路口,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此处建立了墓塔,此塔也就被称为“万松老人塔”,胡同也因此塔得名。

万松老人塔,为九层塔,塔高16 米,被围在胡同东口的院落里,是砖塔胡同里最高的建筑物。1986 年,国家对外宣称砖塔为北京市重点文保单位,对砖塔进行了修缮加固,逐渐还原了元代砖塔风貌。时针指向了今天,这里不但是人们寻根北京胡同、观赏古塔的地方,还成了正阳书局的旧址,很多书报迷们时常到这座院落中读书看报,充满了文艺的气息。走进此地,砖塔高耸壮观,塔前塔碑醒目了然,塔后有一处报刊栏,即便是在冬日,也时常老人在此读报,报刊栏前竖有《北京阅读空间》匾额,乃当代书法家淳一先生亲题,堪为院落中的一处艺术新景。

塔北侧有一排三进门房间,最靠东房间里有些老照片和老物件陈列,向人们叙述着这做砖塔和这条胡同的悠久历史,是人们胡同寻根的好去处。

离开砖塔,向西行去,沿路经过几家颇有古代建筑特色的宾馆后,来到了胡同的另外一个景点——关帝庙。它是北京城里唯一一处由私人出资供奉关帝的寺庙。据史书记载“山门坐南朝北,俗称倒座关帝庙。中轴线上一次为山门、后殿、前殿,还有东西配殿和方丈院。山门一间,左右各两间配房,门额为《古刹护国关帝庙》。前殿三间,殿顶为灰筒瓦,瓦当上有龙形图纹。后殿三间,殿顶为灰筒瓦,瓦当上有龙图纹。东西配殿各三间。还有一个小院,为方丈院,有水池、假山石等”,可见当时建筑之盛。怀着朝圣的心情走进它,却发现除去门前还残留着“古刹护国关帝庙”的字样外,其他类似水池、假山之类的建筑早已消失不见,现如今已成了寻常百姓家,令人心生诸多感叹。

曾经的名人故居

砖塔胡同历史悠久,人文气息亦非常浓厚,据了解鲁迅、张恨水等文坛巨匠都曾在这里生活,使胡同更多了些名人轶事,走在胡同里,如果有幸遇见老住户,问及鲁迅等人旧居时,都会非常热情地指引道路,言谈之中还充满着自豪感。

打听得知鲁迅旧居在胡同84 号院,几乎位于胡同最西。行走约3 分钟,便来到了84 号院前,院门古旧斑驳,门框旁仅有粉笔写下的“84号院”,门上刻着“闲人免进”的字痕,但还是禁不住叩响了门栓。

没过多久,有位老人拉开的房门,当得知来意时,迎我进门,走过狭道,来到宽敞处,缓慢地说道:“这是座小型四合院,南、北房各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都是鲁迅生前所,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了普通的大杂院,已经找不到一丝当年痕迹。但也有很多人来这儿寻访鲁迅……”

老人留下一番话后,回屋休息,而我一个人站在这处院落中,望着眼前斑驳甚至稍显杂乱的房舍,恍惚中似有一个民国时期的画面在面前徐徐展开:1923 年7 月, 鲁迅与弟弟产生矛盾,毅然携夫人从八道湾胡同搬来此处。当时可以说净身出户,没有丝毫的积蓄。另外身体状况也很是不好,以至于他在文书中提及此地情形时,用上‘贫病交加、情绪低沉’八字。但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鲁迅每天都会坚持创作到深夜,在那昏黄的桔光灯下,《祝福》《肥皂》《中国小说史略》等一个个著名的作品先后出炉……想及此处,画面消失,突然觉得这个冬天有些寒冷。

20 年后,著名 张恨水也搬进了这条胡同,居住在了43 号院,可惜其地早已被拔地而起的高楼代替,再也难寻旧迹。一条胡同,两位文坛巨匠,成为胡同里难忘的文艺往事,为后世人永久铭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大师的哲理笔记:洞察世事的睿智

作者:梁金豹

《大师的哲理笔记》一书通过大师们写的随笔为我们解读他们对人生的思考,读后让我们获益颇多。大师们在人生、生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