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胡同里的名人故居

时间:2016-01-14 10:27来源:《北京旅游》杂志供稿 作者:魏富菊 李妍 点击:
我一点点地观瞧,试图发现一丝烙有田汉的印迹,却未能如愿。幸好我曾在一些书籍上找到了田汉在这座院落生活的片段,那是田汉长子回忆的一段话语:“当时奶奶已经90 岁了,但她身体很好,她在小院里种了葡萄架、丝瓜、苦瓜,早上起来就坐在小板凳上给它们松土

北京胡同里的名人故居众多。

走在胡同弄里,它们是远方的惊喜,静静地等待着你靠近。

走进它们,如聆听一段段难以数清的往事,令人禁不住停下脚步。

它们也用这种独特方式充实着北京的胡同文化,使城市在褪去浮躁之后,裸露出文化的肌理,浓郁的文化气息,使人迷醉。

婉容故居

在南锣鼓巷和地安门之间,有一条长约585 米,宽约7 米,东西走向的胡同——帽儿胡同。在这条胡同的35 号和37 号院,则是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

婉容,字慕鸿,号植莲,满洲正白旗人,末代皇帝溥仪之妻,清朝和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后。婉容虽然有皇后之名,却并无母仪天下之实,自出嫁之日起,其命运就与悲惨二字结缘:居宫仅两年就与溥仪遭到驱逐,客居天津数载后又迁往长春过起了名为皇后实为阶下囚的生活。伪满14 年内,婉容备受溥仪冷落,抽鸦片来打发生活。1945 年,长春城破,婉容遭到土匪劫持,因烟瘾发作而香消玉殒。

据史料记载,婉容在1922 年出嫁之前一直住在这里,此宅原本是极其普通,后来清室出资将府门与前院进行了扩建,形成了现在由东西两座院子组成的格局。东路的三进院落是花园与客厅。从大门进去,绕过圆形月亮门,穿过一片竹林,离开花厅,移步走廊一路向前,未几就来到了有着假山、水池、三间正房的后院。正院廊下东西墙壁上分别刻着“长寿”、“富贵”的字样,而明间迎面的墙上则挂着一块欧洲某国皇室赠送的镜子。这面镜子,曾经见证过婉容最窈窕的身姿和最风光的时刻,却无法预测这个女人以后的命运,想来不禁有些伤感。

西路的35 号的格局是四进院落,第一进院是带抄手廊的七间房,第二进院的主要景观是垂花门,至今两侧的门墩保存依然完好,而第三进院的五间正房则系婉容所居,院落里种着花木,十分悠静。婉容在出嫁之前,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这座小院里,读书、习字、向欧洲教师学习外语。置身于院落之中,眼前恍惚出现了一个西式打扮、身材妙曼、笑声清脆的少女形象,忍不住想,如果婉容不嫁入爱新觉罗家,生活就会少一些坎坷和磨难吧。

从婉容故居原道返回,出门来到胡同,碰到几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在用相机捕捉良辰美景,兴奋地谈论着宫廷剧的剧情。心想,这些有着公主梦的女孩如果了解了末代皇后的一生,是否会有梦碎的失落与世事无常的喟叹和感慨。

田汉故居

从5 号线地铁北新桥站出来,向南直行约400 米,一条纵贯东西的胡同出现在眼前,这里便是细管胡同。

这里与北京的其他胡同相比较, 就如其名一般狭而长,但却因此更加富有生活气息。走进胡同,未行多远,就来到了本次出行的目的地——田汉故居。

田汉,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我们耳熟能详的国歌歌词,就出自他的笔下。新中国成立以后,田汉夫妇携同母亲住进细管胡同9 号院,在此创作了《关汉卿》《谢瑶环》《文成公主》《白蛇传》《西厢记》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

我怀着对先辈的憧憬之情,来到9 号院前仔细的观望。这是一座两进四合院,约400 米的建筑面积,三开间四合式,红漆的木头门窗,坐北朝南一间正房,东西两座厢房,都是灰瓦白墙,院落古朴幽雅。

我一点点地观瞧,试图发现一丝烙有田汉的印迹,却未能如愿。幸好我曾在一些书籍上找到了田汉在这座院落生活的片段,那是田汉长子回忆的一段话语:“当时奶奶已经90 岁了,但她身体很好,她在小院里种了葡萄架、丝瓜、苦瓜,早上起来就坐在小板凳上给它们松土,有时还会纳鞋底,父亲则在他的书房里写作……父亲的朋友很多,郭沫若、欧阳予倩、周信芳、梅兰芳等文艺界的名 名演员,还有国外的一些朋友,常来家中做客。每逢奶奶或父亲生日的时候,家中会来很多朋友,父亲是爱写诗的,客人来了他很高兴,就写几首旧体诗或几幅毛笔字,大家一起朗诵赏玩,场面很热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兼之田汉夫妇琴瑟和谐,这座院落承载了令无数人艳慕的欢乐时光。

关于这里的记忆有时候是深刻的。1968 年12 月,田汉受到“四人帮”迫害,被从家中拉出去批斗,未料想却再也没能回来。1976 年,唐山大地震,田汉的妻子安娥在家中搭防震棚,不慎跌下猝死。不久田汉的母亲也去世了。一家人就这样离开了这座曾带给他们欢笑的院落,空留下蒿草簇簇。

时光荏苒,改革开放后,这里成了某国家单位的员工宿舍,旧貌再难找寻,我有幸碰到住在院落中的一位大妈,她对我说的一些话,直到我离去,却仍在耳边回响——“这里常有来探寻田汉踪迹的游客,但这里关于他生活的踪迹都不存在了,唯有这栋房子, 还保存了些原样,即便如此,却因唐山大地震缘故,房子也做了些修缮。

后来,国家为了纪念田汉,就在门前挂上了‘田汉故居’的门牌,前来吊念田汉的游人更多了,田汉泉下有知,想必也能瞑目了”。

文天祥祠

北京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坐落在东城区府学胡同63 号,在府学小学的左侧。为了祭祀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明清两代将当年文天祥被囚禁和就义的土牢旧址扩大改建,建成了至今仍保持明代建筑风格的文天祥祠。

祠堂坐北朝南,近600 平米的面积由大门、过厅、堂屋等三部分组成,推开朱红牌楼式大门,过厅正中为文丞相半身像。据说在建祠时文天祥塑像着儒服,后改为宋丞相的官服:白石雕像头戴高冠,手执笏板,长须飘洒,神色安详,但双目却炯炯直视南方,充满力量;东侧为著名的正气歌全文:“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过厅雅室正中是文天祥的铜像,铜像后方是毛泽东书写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雅室虽小,却陈设着记录文天祥生平英雄事迹的各种文物,让我们仿佛走进了英雄的世界,感受他生平的起起落落。

走出雅室,迎面一座灰筒瓦悬山顶的建筑为堂屋,堂屋东侧的一颗枣树,相传是文天祥被囚于兵马司时亲手栽种的。这棵枣树树干粗大、枝干虬曲,却都自然倾斜向南,似乎象征着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文天祥祠于1984 年对外开放,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追思凭吊,渐渐地成了胡同里的一抹秀色。

蔡锷故居

北京的胡同多,胡同名字非但没有重复,还都显得格外奇特,如棉花胡同,这个名字听起来总觉得有些温柔和温暖,就像胡同里流传的传奇将军蔡锷的故事一样,个中感觉令人难忘。

据历史记载,棉花胡同66 号院是由前后两院组成,房屋由回廊衔接,颇具古式房屋建筑风格。当我走进它时,感觉与历史记载大致相同,唯一的区别是院落中有好几条狭窄的小道,让人觉得很是拥挤。

1913 年,蔡锷应袁世凯邀请来到北京,住在棉花胡同66 号院,后被袁世凯的眼线监视起来。蔡锷为了懈怠袁世凯的戒心,终日混迹于八大胡同,不想却结识了京城名妓小凤仙,从而成就了一段佳话。

走过狭窄的小道,来到院中的一座北屋旁,细细碎碎地阳光斜照在刷着红漆的房门,门前有百年老槐树,蛰伏一冬之后,重新焕发着生机。多年以前,蔡锷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就曾被这百年老槐所见证。

蔡锷假意沉迷酒色,袁世凯仍不放心。1915 年,院门前人声嘈杂,军方派人前来检查,说是有人曾将违禁物品窝藏在里面,蔡锷心知肚明,放任军方查找,最后军方没有查出任何违禁物品,却没有给出什么解释就离开了。此后,蔡锷怕再起变故,在一个深夜悄悄离开北京,辗转到云南,开始了护国运动,一直到他病逝也没再能回到棉花胡同。

1950 年,政府为了纪念蔡锷,亲自颁发由毛泽东亲署的烈士证,蔡锷在棉花胡同的宅院也得以保存。

时至今日,棉花胡同66 号院已是远近有名,常有游客前来探访古迹。通过了解,这里已成为了国家气象局员工住所,算是私人住宅,但这里的住户每逢碰到游客前来,都会热心地讲解蔡锷的传奇故事。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大家不妨到此一游,聆听传奇将军故事,之后再去百余米开外的护国寺小吃一条街品尝特色小吃,想必是件乐爽的事情。

孟小冬故居

从东四地铁站A 口出,向北直走,有一片曲折蜿蜒的胡同,走在这相互接踵的胡同,方向失去了意义,凭着感觉走,来到了一个叫做“轿子胡同”的地处,一座宏伟大气的古宅引起了我的注意,这里便是“梨园冬皇”孟小冬曾经住过的地方。

提起孟小冬,对京剧门外汉来说,恐怕很是陌生,但对于喜爱京剧的人们来说,绝对是如雷贯耳。孟小冬早年学唱京剧,舞台上以老生形象名传天下,被称为“梨园冬皇”,兼之她貌美如花,天下间追捧者甚多。其中,戏剧大师梅兰芳抱得美人归,奈何天意弄人,两人新婚不久,便劳燕分飞,孟小冬搬出了梅家,凭借自己的京剧功底,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多年,后有意淡出京剧圈,就买下了轿子胡同8 号院。

时隔多年,轿子胡同8 号院依然存在。于近处观瞧,大红门的上端门楣上,有三幅牛皮纸底深色工笔画,左右画的分别是古人琴棋与书画,中间是一幅民国时期孩童嬉戏的画面,整座门显得既雅致又充满情趣,我禁不住地敲响的房门。

吱吱呀呀的声音响起,门开了,一位中年女士带着浅浅地微笑出现在面前,经过一番交谈方知,这座昔日梨园名角的房屋已多番易主,站在我面前的是现在的主人德籍华人花映红女士,她接手这座宅子后,给宅子取了一个颇富诗意的名字:轿黄府。“轿”指的是轿子胡同,“黄”取自“梨园冬皇”中“皇”字的谐音,以此来怀念孟小冬。

在花女士的引领下,穿过古朴的门道,一座方正典雅的院落映入眼帘:红柱绿窗,彩绘青瓦,雕梁画栋,白玉竹影。走在其中,仿佛步入一个宏大的京剧舞台,著名演员章子怡饰演的孟小冬竟瞬间闪现在我的脑海,那人那情那事,令人久久沉醉。直到我告别主人,走出轿黄府许久后,才醒转过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作者:梅兰

本书就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剧种,各个流派的代表剧作、人物,以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