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所有5A级景区中,按照旺季进行统计,有5家5A级景区门票价格为200元,15家5A级景区门票价格在200元以上。 五一假期前后,景区门票价格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中国社科院报告显示,15家景区旺季门票超200元;北京均价29元为全国最低,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知名景区票价多低于中国,人们在大呼玩不起的同时也再次义愤填膺把矛头对准了地方政府的“门票经济”依赖症。 确实,门票乱象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商业型景区的定价原则、依据较为清楚,然而,遗产型和社会型景区作为准公共产品,未有统一、明确、完善的价格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相对含糊,定价原则、方法、依据、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也不甚完善。加之景区门票收支不公开,从而导致社会各界对景区门票价格问题不解、不满。 不仅如此,与国外国家公园制度的中央垂直管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所有准公共产品类景区基本上都采取属地管理,由地方政府负责资源保护、景区开发、日常维护、社区管理甚至经营事务,景区门票的定价权自然也归地方政府所有,根据目前管理制度,景区门票收入最大的收益方是地方财政,这也不难解释面对门票“大踏步”地方政府的看客心态。 简言之,准公共产品类景区不仅仅承担着景点的公益属性,更是承载着厚重的社会责任,愉悦民心、为民服务理应是其根本宗旨,又怎能沦为管理方创收的工具?窃以为,地方政府应该切实拿出主人翁的担当,不再作壁上观,一方面,加大继续加大对景区的财政投入力度,给予景区发展保障;一方面,要完善景区管理机制,对管理人员、门票价格等一一严格管理,保持准公共产品类景区的公益本色;另一方面,更要切实解决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的沉疴顽疾,从根本上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