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豆腐脑有两种。一种是用石膏水点的,一种是用卤水点的。 准确的说用卤水叫点,用石膏水叫砸。豆浆熬好后,在豆浆里点上几滴卤水,用勺搅动几下,几分钟后,豆腐脑就点好了。 用石膏水点,叫砸。在缸里先放上石膏水,把熬好的豆浆盛在桶里,砸缸里的石膏水。几分钟后,打开缸盖,豆腐脑就出现米粒大的小眼。说明豆腐脑点好了。 做豆腐脑的程序很费事。昨晚先要泡上豆子,泡豆子的时间一定掌握好,时间长了,出浆少,出豆渣多。磨出浆后要抖包,过滤浆。豆包是用纱布做的,两根竹竿十字交叉,四个布角绑在四个竹竿顶上。把磨好的豆浆倒在包里,然后摇动两个角,不停地摇晃,豆浆就出去了,包里就剩下了豆渣。 豆浆过滤好后,先熬浆,浆熬开了,盛在一个桶里,把石膏水倒在缸里,用炊帚搅动起来。然后把浆倒进缸里。这叫砸浆。砸完浆后,几分钟后豆腐脑就成型了。撇去上面的沫子,用嘴一吹,豆腐脑出现小米粒大的眼儿,说明豆腐脑点成功了。 如果用卤水点,就更简单了,只要掌握好卤水的比例,将卤水倒入浆里搅拌几下,就成脑了。 我小的时候,母亲早晨起来,拿个搪瓷盆打两毛钱的豆浆,卖豆浆的给点上几滴卤水。中午吃饭前蒸几分钟,豆腐脑就熟了。 在蒸豆腐脑前,母亲早就把卤打好了。那年代,打的就是咸菜卤。把咸菜切成丁,在大锅里炒熟,舀上两瓢水,再泻点淀粉。然后捣点蒜,炸点辣椒油,就这么简单。有时候母亲手头富裕了,买上几毛钱的肉,连皮也不去,切成小丁,打一锅肉丁咸菜卤,就显得很奢侈了。 那几年,母亲很吝啬,真不割舍的做肉丁打卤豆腐脑。因为当时吃饱饭还成问题,母亲只好攒下的钱添了粮食。只要母亲手头有几毛富裕钱了,才点盆豆腐脑,打点肉丁咸菜卤,给我们解解馋。 后来,日子好过了,母亲点一大盆豆腐脑,叫我们敞开肚皮吃。母亲打的卤,也是肉多咸菜少了。而我们吃起来,却不如以前那么香了。 如今,豆腐脑,已不是新鲜食物,吃豆腐脑纯属是生活调剂。吃腻了鱼肉,偶尔吃顿豆腐脑玉米饼子,觉得很开胃。 时常我总在琢磨,人都是贱胚子。吃不上饭的时候,吃什么都香。天天有鱼有肉吃了,又总想着吃棒子粥,玉米饼,红咸菜什么的。真让人不可思议。 我说的不光是人们,其中就包括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