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时候,每到十冬腊月,快吃晚饭的时候,胡同里准传来“韭菜花臭豆腐”的叫卖声。那沙哑敲破盆似的声音,就像小品《换大米》郭达唱的通俗哭法一个样,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萦绕着。 那年代,除了样板戏以外,根本听不到流行歌曲,每晚能听到这么通俗的叫卖声,就好比提前几十年欣赏到声嘶力竭的通俗歌曲了。
我想,现在的流行歌曲是不是多少受了点儿那年代的叫卖声影响。要么听到了通俗唱法,就让我想起过去胡同里传来的“韭菜花臭豆腐”的叫卖声呢。
那年代,韭菜花臭豆腐比较便宜。韭菜花二分钱一小勺,臭豆腐一毛钱五块。尽管很便宜,但买的人很少。
我父亲平时喝酒,晚上赶上没有下酒菜了,就买上二分钱的韭菜花,再买两块臭豆腐,炒上一小碗花生米,那小酒喝得挺滋润也挺香。
到了现在,人们喝酒,要是没有仨俩个小菜下酒,谁也喝不进去。韭菜花就成了配菜的佐料。冬天涮火锅必须有韭菜花,喝羊汤也必须有。但那韭菜花太差劲了。第一是咸,第二是味不足,另外不新鲜,颜色也不好看。
由于我嘴馋,好吃口,这几年,平时总爱琢磨一些下酒的小菜。因此,到了什么季节,我就研究一点。自己享用了,再给大伙尝尝,吃过我做的小菜的人们,都想张嘴吃第二回。
我做的韭菜花就是一绝,一是色好、二是形状好、三是吃着口感好。但就是做起来比较费事。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每年秋后,韭菜花一上市,挑选花白,粒绿的韭菜花买上十斤。挑净韭菜花里的杂物后,用清水洗净,控出水分,用刀切成碎馅儿,放入一个较大的盆里,按照比例,十斤韭菜花半斤姜,一斤苹果,二斤盐;将姜切成小块,苹果去皮去核也切碎,然后放入盆内再把盐放入,用手搅拌均匀,再适当加入一点碱。其目的是保持韭菜花的绿色。将韭菜花搅拌均匀后,放入一个罐内,用布封好,放在不见阳光的阴凉处,二十天后便可食用了。
入冬以后,晚上下班回家后,我用小碟,盛上一点,点上几滴香油。在坛子里夹出两块臭豆腐,用油炸一盘花生米,再烫上四两酒,坐在电视机前,边看电视边自饮。那种感觉,那种滋味真比在大饭店吃桌席还自在。而且,仿佛又听到了几十年前,胡同里传来韭菜花臭豆腐的,叫卖声的感觉。
韭菜花的味真浓!臭豆腐越品越香!
喝酒剩下的韭菜花和臭豆腐,抹在家烙的饼上,再一吃,那可不是一般的感受了,如果平时能吃半块饼,抹上韭菜花和臭豆腐后,胃口大开,肯定能吃一块。
韭菜花味真好,臭豆腐味真浓,可惜就是上不了大席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