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的“下饭”

时间:2009-07-13 13:0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龚玉和 点击:
宁波立于东海之滨,宽腹面海,有着七千余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发祥地就在宁波。早在唐代,宁波就已经与扬州、广州并称我国的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泉州、广州、汕头同列为四大商埠。近代以来,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现在宁波已经成为我国沿海经济最发

宁波立于东海之滨,宽腹面海,有着七千余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发祥地就在宁波。早在唐代,宁波就已经与扬州、广州并称我国的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泉州、广州、汕头同列为四大商埠。近代以来,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现在宁波已经成为我国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人均收入位居第四,消费水平高达内地第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吃”的讲究也就更是不同于一般了。“甬菜”既交融了外海的洋味,又体现了宁绍的鲜腌,品味可称独树一帜。

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宁波的饮食当然是以海鲜为主,舟山渔场则是宁波食客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外人初临宁波,就是在空气中,仿佛也能沐浴到阵阵鱼腥海味。有人说,宁波人即使天天换菜谱,也不虞匮乏,到了宁波才感受到,此话不假!
在别处酒店,食客进得店堂,坐定。侍者就会递上“菜单”,任由客人点菜。可是在宁波就不同了,走进大酒楼,服务生二话不说,就引客进入“点菜房”。只见“点菜房”里,地上、桌上各处摆满大盆小缸,里面全是鲜龙活蹦的海产,不下数十种之多,任君挑选,客人指物为肴,大厨则取物成菜,活鱼现宰,海鲜现烹。初时颇不习惯,以为进了路边大排挡,但是在宁波住久了,也就见惯不怪了。可见,宁波人对吃讲究的“鲜咸入味”,而“新鲜”则是首当其冲的。
那天我们进了酒店,首先上来的是一盆称之为“炒海瓜子”的小菜,其实所谓“海瓜子”,就是海涂上的一种小蛤类,呈橘黄,壳薄而扁,外观极似南瓜子,渔民称之“海瓜子”。据说,海瓜子生在海潮带的泥滩里。在退潮时,居民纷纷上海涂收拾。此“瓜子”洗净,炒锅置旺火,葱、姜炝锅,加黄酒、酱油,轻炒。待海瓜子张开,撒葱花出锅。随着海瓜子一起上桌的还有一道菜,称之“醉泥螺”,这种泥螺壳薄,外表椭圆形。经过腌制的醉泥螺,清香味鲜,风味独特。二款小菜,令内地人初尝海鲜,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梁实秋在《炝青蛤》一文对此物有这样的描写:“贝类之中最小者,当推宁波产的黄泥螺,小得跟绿豆一般,黑不溜秋的,不起眼,里面的肉小得可怜,很咸”。虽然梁先生对蛤类的评价有欠公道,但是我们那天在状元楼饭店吃的“炒海瓜子”和“醉泥螺”,味道真的不错,肉质细嫩,鲜美至极,据说已经成了宁波的一道名菜。
到了宁波,一碗“雪菜大汤黄鱼”鼎鼎大名,是不能不吃的,此菜宁波主妇们个个会做。作料是大黄鱼加咸菜、笋片烧成汤菜,此菜上桌,汤色乳白,咸菜清香,入口味浓汁醇,鱼肉鲜嫩,咸菜松脆爽口,当地人百吃不厌。不料,我们桌上的一碗“大汤雪菜黄鱼”,用的竟是两条小黄鱼,忙问伙计,现在是不是大黄鱼少了,何故取此“小黄鱼”成菜?伙计叹道:“这样的小黄鱼,我们以前是不做的。因为过去捕捞的网孔大,小黄鱼早就从网孔中漏掉了,现在连‘鱼子鱼孙’都捕来上桌一饱口福了。现在市面上的‘大黄鱼’多数是人工饲养,只有这种小个的,才够‘正宗’野生黄鱼”。
鳗鱼是宁波的名菜,此菜我在杭州常吃,不以为然。未料餐馆上的一道“烤鳗”,颜色绯红,又肥又嫩,略带甜味,入口软糯香润,味鲜异常,并且毫无土腥气。就问服务生,何能做出如此美味之佳肴?服务生笑而不答,称此菜有“店传秘方”,不能轻易外泄。
制作鳗鱼的方法甚多,各地口味不一,其味各有千秋,宁波人烧制鳗鱼的方法别具一格,有独特的风味。据说,当年吴王夫差喜食鳗鱼,常遣大将快马飞鞭,来宁波取新鲜海鳗,宫中御厨专人特制鳗鱼入肴,供夫差享用,而今餐馆里做鳗鱼的方法是后人根据吴王的嗜好而精制的。
宁波的传统菜肴中,还有一款名菜,称之“独占鳌头”。当地人把这道菜作为滋补佳品,称有“补劳损,壮阳气,大补阴气不足”功效。妇女产后,老人病愈,新婚劳虚,都要上此菜进补。做法是将甲鱼洗净,加姜、葱、绍酒,文火焖至酥烂,出锅撒上冰糖末装盘上桌。
此菜还有一段来历,相传清乾隆某年,有两位举人进京赶考,路过宁波,进入三江楼酒店,临江小酌。点了一碗“冰糖甲鱼”,二人起著品尝,顿觉绵糯可口,咸、酸、甜俱全,连问跑堂:“此菜何名?”跑堂见二位书生模样,知是进京应考,为讨彩头,就说:“此菜乃‘独占鳌头’是也”,二人闻之,暗暗欢喜。后来此二人中果然有一人高中状元,衣锦还乡,又重登此楼,并亲笔提写:“状元楼”三字,为酒店增色。
宁波的“蟹糊”外地人听说,大抵要皱眉头,可是宁波人却视作至宝,做法是将活蟹加料腌制生吃,据说,滋味鲜美至极,可惜我们这些杭州人大都不习惯,无福享用这种美食了!
宁波“摇蚶”很有名气,何谓“摇蚶”?其实是宁波人将煮熟这种蚶子,先放在粗竹丝篓中,再放进锅里反复摇动,等烫熟后才上桌,故而名之“摇蚶”。当地话又叫“瓦楞子摇蚶”,因蚶个大、壳厚,有突起的纵线,极像瓦楞。桌上的一盆“瓦楞子”还带有血水,几位小姐不敢动筷。服务生忙说:“此菜烫好有血水,因而又叫‘血蚶’,肉质才显鲜嫩上品,懂行者一看就知道是‘好货色’。蚶壳开的,可食用,不开壳的就是死蚶,不能吃”。大家将蚶放在调味品中蘸着进食,果然口味鲜而不腻,毫无泥腥味,小姐们笑逐颜开,连称此菜好味。据说,南宋时,摇蚶被列为贡品,捕捞上来后,有快马在海边专候,直接送往京城临安供皇上、嫔妃享用。
宁波人把“烧”字说成“烤”,因而其“烤菜”特多。我们在宁波吃的一盘“苔菜小方烤”,与杭州人的“东坡肉”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菜上桌,海苔翠绿,肉色红亮,入口酥而不腻,广受食客欢迎。
海苔是长于浅海崖岩,形似丝绵的植物,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和口味。烹制时取干海苔扯散,五花肉切成小方块,放入料酒、酱油、白糖、红腐乳汁、文火焖至酥烂,色香味俱全,既有肉香,又有海味,比之杭州的东坡肉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次我还在宁波朋友家吃了一碗家制的“豆腐龙头鱼”,感到味不一般,在这里做点宣传。龙头鱼是宁波的名产,体形晶莹洁白,长约十五厘米,鱼中只有一根细软脊骨,肉质细嫩,只是含水分过多,入锅后鱼肉即收缩,不见鱼肉,因而量多而价廉,渔民大都作下贱鱼品处理,宴席中多不登大雅之堂,当地人又叫“虾潺”。但是我朋友做的“豆腐龙头鱼”,上桌后可谓“色香味”俱全,虾潺入口只须轻轻一吸,满嘴清鲜可口。我忙请教朋友,此菜做功,他说,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将嫩豆腐入水烧沸,加入适量红腐乳汁、葱蒜、生姜、料酒等佐料,投入虾潺,数秒钟起锅,即可装盘上桌,原来廉价的龙头鱼还能做出如此美味,令人不能不佩服宁波人烹饪的技艺了!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格拉长大:西部高原上的人物风情

    作者:阿来

    羊圈里有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这个消息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死气沉沉的村落。人们迅速聚集到羊圈,那个女人还在羊皮下甜…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