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的肉饼好吃,久闻其名,未曾亲口品尝。 年初,到浙江永康的厚吴村做旅游规划,课题组的几位年青人就跑来告诉我:“村里饮食店做的肉饼特别好吃,你不妨买几个带回去”。
那时,大概因为一直忙,工作分不得心,竟然没有顾得上再回头去买,就匆匆开车走了。
最近,又被邀请到永康讲课,科技局的高源老师负责接待,听说我没有去过当地的风景区方岩,便不辞辛劳,中午自己驾车和我一起到方岩一游。
因为行程安排得过于紧凑,晚上要赶回杭州,来不及吃饭了,高老师便说:“我们买几个肉饼,带着路上充饥罢,也好省点时间”。接着,又补充了一句:
“这个肉饼可是我们永康的名产,吃过你就知道好味”。
说着,高老师将车子一转下了省道,直奔公路边村庄的一家饮食店,说道:“我们就在这家小店吃罢”。抬头望去,小店就在路旁拐弯处,门前支着一只大平底锅,锅中放着十几个白白胖胖的面饼。店前,还有几位食客在排队等候,对于打工者来说,这么大的二个面饼,足可以打发一顿午餐了。
朝店堂里张望,只见里屋灶间有一张长桌,几位农妇正在和面、做饼,面板上搁着一个大脸盆,装着作料、馅子什么的,一位师傅正在门前炉边忙碌着烤饼。
小店处的位置特好,刚巧就在三岔路口,现在正是午餐时分,过往行人熙熙攘攘。
店堂内摆着五、六张桌子,周边放着条凳,已有不少食客在就餐了。一边喝着汤,一边和着面饼在狼吞虎燕。门边摆着一个煤炉,上面有一口大锅,里面煮着豆腐汤什么的,浮面飘着红辣椒,一阵阵菜香扑面而来,煞是诱人食欲。
“光吃肉饼,口太干了点,不如再喝一碗热汤罢”,高老师道。说着我们走进店铺,刚坐定,就有伙计上来招呼。片刻,一人一盘肉饼就放在眼前了,外加一碗豆腐汤。
盘中的肉饼个大,二元钱一只,一盘两个,加上豆腐汤一碗,只要一元,像我们这样的书生,一只肉饼,加上一碗汤,足够果腹一餐了,化费只有三元,真可谓价廉物美。
那碗豆腐汤,是用胴骨熬制的高汤,热气腾腾,块块老豆腐切得四四方方,浸在菜卤高汤内,加上几滴香葱点缀,外观颇具色彩,食客蘸着辣酱进食。尝了一口,果真口味极好。
此永康肉饼,初看不显眼,厚实而粗糙,圆圆胖胖的样子,与其说是“其貌不扬”,也不夸张,与杭州小吃店常见的面饼区别不大,只是厚实了许多。可是,一入口,就觉出味道来了,饼内的鲜汁顺口流了下来,一股干菜肉的鲜香就品出来了。
“怎么样?”,高老师问道,不由脱口说了一句:“味道好极了”。
永康肉饼的特色是,皮薄、厚实、馅足,吃在嘴里,面皮韧韧的,很有嚼头。里面的馅子是切细的碎肉与咸菜,特具本乡风味。
常听当地人夸口,永康的咸菜要胜于别处,初听,不以为然,现在吃在嘴里,感觉真的不同于寻常。比起闻名天下的“金华酥饼”和天津“狗不理”包子来,可以说,其味各有千秋,很难有高下贵贱之分。
我只吃了一只肉饼,就已经饱了。高老师说,还有一只带着路上吃罢,我不由说:“饼冷了,恐怕就没有这么好味了?”。不料,被站在旁边的师傅听见,便说:“不打紧,回家在微波炉上放一分钟,跟新鲜出炉的一个样”。他这么一说,不由触动了我的味觉,一下子就买了十来个肉饼,带回杭州与家人、同事一起分享。
高老师告诉我,千百年来,地处浙中的永康,地少人稠,一向以输出“五金工匠”而闻名天下。永康的五金工匠,可以说是全世界手艺最好的匠人了。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据说,永康的匠人只要不生病、只要有一口饭吃,无论风吹日晒,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会肩担五金担,走门串户,浪迹天涯,谋一口辛苦饭吃。出门前,家中的妻子总要在五更天摸黑起床,做上一打这种肉饼。然后,用布包好,备着让当家人在路上充饥。男人们虽然在外餐风雨露,只要一吃到这种家乡肉饼,就会想起妻儿在家中操持家务的辛劳,其思乡恋妻之念也就愈加殷切了。
因而,游子们又将这种肉饼称为“思乡饼”,一直延续到今天。
现在,永康的民工,或者外出的学子,临行前,妻子或者母亲总要做一大布包的肉饼,让他们带着出门。不少学生就将这些肉饼,拿到班上与同学一起分享;也有些青年很难理解长辈们的心情,会奇怪地说,如今物质那么丰富,什么都买得到,干嘛还要带这种“土掉渣”的肉饼呢?其实,“块块肉饼情,难抵父母心啊!”
永康的肉饼,不仅味道好,受人欢迎,而且还持久耐放、耐饥,不易变质。
乡下,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永康有一个穷秀才到婺州赶考,可是家境贫寒,妻子在相公出门前,做好了一大包的肉饼,放在相公的书箱行囊中,备做干粮。
细心的妻子计算好了时间,一包肉饼吃完,正是相公赶回家过年的日子。秀才一路风寒,赶赴州府。
考后,就匆匆回家了。未料,到达时,屋中已经断粮数日了,妻子每天只是依靠捡菜叶度日,饿得奄奄一息。丈夫将剩下的最后一块肉饼,用热汤泡着,让妻子服下,才救了妻子一命。未久,那位秀才果然高中举人,因而,乡人又将此饼呼作“举人饼”。
今天,不管永康人将此肉饼称作“思乡饼”也好,“举人饼”也好,其本意就是,吃饼莫忘做饼人,饼好味鲜情意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