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辣条生产车间里,工人们除了围裙外,多数没有戴手套、口罩和帽子,有的工人边抽烟边干活,还有的手指缠着创可贴直接抓取辣条进行封装;生产所用食用油都装在数十上百只白色塑料桶里,从外面看不出任何标识。有的甚至成堆码放在污水横流的墙角。记者还发现,尽管相关作坊从内到外都在“鸟枪换炮”,但最核心的技术环节——口味配方和添加剂使用,多数仍停留在“跟着感觉走”的阶段,操作规范非常模糊,致使添加剂滥用已成为最突出安全问题。 “边抽烟边干活”、“缠着创口贴抓辣条”、“放添加剂跟着感觉走”,食品加工过程如此随意,让笔者感到不寒而栗。更何况,像辣条一类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是身体解毒功能相对较弱的青少年儿童,这样生产出来的食品会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怎样的伤害?可想而知。 前段时间有新闻曝出:“涡阳县育萃中学一学生突然死亡,疑因食用辣条所致”,事件再次将辣条推上风口浪尖,再次让民众对食品安全产生质疑。相信网友们都知道,“辣条夺命”已不是新鲜事件,此类惨剧时有发生。为何“辣条夺命”事件频频发生,却似乎并没有人得到警醒,最终导致这样的人间惨剧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呢? 除了上述的辣条事件,还有众所周知的三聚氰胺、阜阳奶粉、地沟油、酒鬼酒塑化剂等等,让老百姓一提到中国的食品安全就频频摇头。试问一下,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工商卫生部门去哪儿了?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哪儿了?是否应该得到警醒,是否应该深刻反思? 因此,作为监督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积极调查、整顿,从货源抓起,禁止销售此类问题食品,并严惩黑心商贩,不能让“不作为”造成下一个悲剧。与此同时,身为学校和家长也应该指导学生和孩子拒绝购买食用这些生产监测不严格的食品。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势必最终打赢保障食品安全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