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人口老龄化形势和对策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用“三最”形容我国这个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 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增强老年人体质,尤其是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只是购买点健身器材、增加点活动场地那么简单。 客观地说,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比城市里的要差些,但造成这样的差距的原因,往往不在于他们运动量少、锻炼少所致。相反,往往是因为劳动强度过大,运动量过多,积劳成疾所致。加之,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农民钱袋子“干瘪”等诸多原因,让诸多农民的“小病”拖成了“大病”,只要不是致命的病,都很少去医院就医。 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农村即便增加了诸多的健身设施设备,又会有多大的用武之地呢?健身房平时都是用“锁”看管,检查来了才打开,这也不能只怪管理人员,因为即便是大门敞开,但又有哪个农民愿意来光顾呢?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观农村老年人健康指数过低的现状,要“从长计议”。 其一,加大医疗投入,降低门槛,提高农民看病报销比例。对于乡镇级的卫生院,除了添置新的、现代化的医疗器械,还要引进优秀医疗人员,让农民愿意在当地看病,信赖当地医生的行医能力。同时,要适当提高新农合的报销比例,降低这样那样报销门槛,比如异地就医、跨区域就医等,不应有报销比例的“失调”,或者设置一些“霸王条款”等,这样不给报,那样不能报,让“看病难、看病贵”。 其二,改善农村的道路交通环境,提高农民的幸福生活指数。首先,路通了,农民生病时,不会因为路窄、崎岖不平而延误治疗;其次,路通了,也为农民致富、告别“干瘪”的钱袋子奠定基础;再次,路通了,农民不再过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苦日子。当然,修路可是一篇“大文章”,需要诸多的资金和长远的规划。 其三,政府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农村老年人健身,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普遍而言,农村的农民,基本上都从事着“种地、养猪”等诸多家务劳动。而这些劳动本身就是在“健身”,不需要累了一天后,还要去政府修的健身房,既无现实意义,又增加徒劳。而对于一些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民而言,要想让其跑数公里路,来健身,恐怕也是天方夜谭。这样盘点下来,农民健身,应该是在农闲的时候,或者是针对一些不做农活的农民。所以,政府应该正确引导,加大对健身能够增强体魄的宣传力度,让百姓在骨子里有这么一种健身意识,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