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省农劳办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1月至11月,四川省共有4.2万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但对比该省千万基数农民工总量而言,回“巢”者仍占较小比例,更多如庞厚飞般有实力的川籍农民工企业家选择对此持观望态度,不敢轻易动身。 创业,重在鼓励和创新,创业者基于政府帮助,有了优厚的发展平台,既实现了自身经济增收,又带动了家乡经济的发展,增加地方税收,通过再次分配,加大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扶贫,重在帮助和扶持,贫困者基于政府对农户进行“传、帮、带、送”实施精准帮扶,即传递产业信息,帮找产业路子,带领科学种养,送去慰问物资等,从而摆脱贫困,实现2020年的全面小康社会。 可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通过注资改善贫困者生活条件,不如利用地方产业发展,让群众实现就近就业,既可以增加家庭收入,又得以和家人团聚。引进优秀创客回乡创业既能发展地方经济,回报家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销路对接,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如此快哉之举,可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又一剂猛药? 诚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各地也使出挥身解数,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不断优化创业环境。面对掀起来的“归雁经济”发展热潮,曾经的北上广们也开始有了回家的念想,可毕竟,事业有成的他们,不再是那个说走就能走的懵懂少年,即使回家的心情再急切,而面对轻者几十万,重者百万千万的产业转移带来的巨大风险,政府含糊不清的态度,让他们望而却步,不敢贸然一试,成了一个个“创业观望者”。 “声动,不如行动”,出现创业尴尬,就是典型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没有掷地有声,政策出台一年,依然没有健全的制度,没有系统而专业的对接平台,让创业者们问路无处寻。试想,与其出门到处招商引资,并试图为留住他们在政策上煞费苦心,殊不知,这群“归雁”也是一支支很好的潜力股,毕竟,千好万好不如自己的家乡好,相信“归雁”们建设家乡的意愿比谁都会强烈,也只有他们才会真心实意的带领家乡父老一起创业脱贫,而让创客们在家乡就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并感受到家庭温暖,也是政府的应尽之义。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既然政策已经出台,还得靠政府部门认认真真的这些惠民政策贯彻落实下去,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热情服务返乡创业人员,做好对接协调工作,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根留住,毕竟,种子撒下后,也需要雨露的滋润,才能遍地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