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环保局和交通委等部门近日放风,已经初步制定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将借鉴新加坡按通行次数收费和伦敦按区域收费的经验,决定北京怎么做。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保华做了支持收拥堵费的表态和分析,受到网民激烈围攻。一旦北京下决心在全国吃开征拥堵费的“第一只螃蟹”,预计舆论将会出现反弹。 不得不承认,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买一、二辆车并不困难,带动汽车消费旺季的到来。理论上看,有了私家车人们出行更方便,但拥堵的现状,却让有车一簇高兴不起来。一个堵字,确实令政府和人民够头疼的。为了治堵,一些城市想尽办法,不断尝试,北京市甚至已经初步制定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 征收了拥堵费,道路就畅通了吗?显然未必。强行收费,当地政府难逃借机生财嫌疑。首先,城市拥堵,根本问题不在钱上面。城市的车辆越来越多,这是全中国都面临的普遍现象,能够买私家车的人,经济水平都不错。从北京初步制定的方案来看,几十元的拥堵费,对于开私家车的人说,如同九牛一毛,无足痛痒,该开车的还得开,道路拥堵现状依旧难缓。 同时,征收拥堵费,是劲用错了方向。城市交通拥堵,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但当地政府有义务和责任缓解。征收一点拥堵费,并不能阻挡市民开车的步伐,唯有进一步分散市民居住地,对主干道车辆进行分流,通过修建道路,以更好地容纳下城市车辆。 其实,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一种“城市病”,成为人民群众吐槽的重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的小车数量还远未到饱和状态,城市管理部门肩上的压力依然很大。无论是收拥堵费还是增加用车使用费,还是采取其他方式,都不能“单打独斗”靠一味药来治综合病。要彻底解决城市“拥堵症”,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病”要慢慢治,要求长效,走循序渐进之路,逐步缓解达到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