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听取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调查处理情况汇报,决定先行对357名公职人员撤职降级。 日前,一则“5.7亿元非法疫苗流入18省份”新闻,瞬间传遍了各种媒体圈,在社会上更是引起了一场“疫苗恐慌”。 当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相关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如今案件已基本清楚,问题疫苗也已经被控制,但是案件还远远未完。 4月1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357名公职人员被问责,这还仅是“先行问责”批次,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罕有先例,而且问责将不止于行政处分,这无疑昭示出疫苗质量安全问题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以及国务院彻底杜绝疫苗安全隐患的决心。 这起疫苗重案最早于2015年4月被执法部门查出,但事情直到今年2月才被全国性大媒体突出报道出来。这时,那批价值5.7亿元的疫苗已经销往18省市, 影响范围已经扩大,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因此,就可以看出相关政府部门的官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其问责一点都不冤枉。 可以说,这次疫苗案对357名公职人员的先行问责,打破了个别执法人员心中法不责众的侥幸。被问责官员主要集中在食药监系统,食药监系统的人员本身并不多,这一次的大面积问责是对整个系统的“当头棒喝”,因该引起警示和反思。 食品药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关乎着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因此容不得一丝马虎。可以说,此次问责不是目的,监管才是根本,问责打在痛处才能警醒后来人。这次事件再次给药品安全敲响警钟:“中国需要重新找回对健康产品的信任”。此次的疫苗安全问题究竟真相几何,仍有待于相关部门给出权威的调查结果。但之于整个疫苗市场和疫苗体制而言,更需要有从个案出发,开启全盘改革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杜绝药品危机的再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