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宿舍都是漏风漏雨的,说了很多年要重修或者重建都没动静,不过最要紧的是学校没有诊室,没有饭堂!”校长薛为榜说,一到吃饭的时候他就很痛心,孩子们端着热饭跑到学校各个角落里,边吃边玩,吃进去的饭都变成了凉的,下雨天孩子们经常不知道去哪儿吃,他有的时候看到孩子赶紧打把雨伞去遮挡。 近年来,诸如海南笔架小学“留守儿童蹲地、打伞吃饭”这样触目惊心的场景已然鲜少出现于各大媒体,近日再次曝光拨动着公众的心弦。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摄入严重不足这一现状,轰轰烈烈的民间公益项目“免费午餐”于2011年4月在第一所学校启动,致力于帮助因家庭贫困而没有钱享受营养午餐的学生。这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儿童,往往要走好几公里才能到学校,因离家路途遥远,中午无法回家吃饭而忍饥挨饿,有的甚至用凉水充饥…… 这场规模宏大、汇集民间力量的公益项目至今已开展五年有余,如星火燎原般在全国边远贫困地区迅速展开,截至2015年12月底,累计开餐学校为514所,分布于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累计为14万多名儿童送上了热腾腾的免费午餐,不仅填饱了孩子们的肚皮,更温暖了家长们的心。然而据统计,我国农村儿童数量已接近两亿,其中留守儿童已逾6000万,在这一庞大数据面前,14万这一数字显得如此渺小。要为如此庞大的群体提供热腾腾的午餐,除了广泛发动民间社会力量聚沙成塔,政府更不可缺席。 其实,自免费午餐项目开展半年之后,国务院随即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这项计划若是能真正确保将每生每天3元的补助标准落到实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午餐难的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在实际执行中,到底有多少学校真正拿到了这项补助?又有多少学校真正不打折扣地把补助完全用于改善学生营养?媒体曝光的多起政府挪用、学校克扣降低膳食补助深深地伤害着广大民众的心。 中央一再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既然中央已有这项惠及贫困地区儿童的政策,为何在具体执行中打了折扣走了样?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官员监守自盗,将资金挪作他用,或搞经济建设,或是鼓了自己的腰包;学校管理者与供货商同恶相济,从孩子嘴里抢食。国家下大力气扶持开展的“营养午餐”经过层层克扣,到孩子手中只剩一盒牛奶和一片小面包,却营养了这些黑心人的腰包。 为确保 “免费午餐”的公益资金与“营养午餐”的财政资金能真正运用于贫困儿童的午餐之中,全方位的监管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政府内部的监管不可缺位,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按照严格程序全程监管此专项资金的划拨、使用,向公众公开资金流向和使用的细节,一旦出现政府官员挪用、侵占,必定严肃追责;另一方面,大众媒体及社会公众的关注会对资金的使用形成更加全方位的监督,对政府及工作人员形成外在约束而无机可乘,确保“免费”“营养”午餐真正营养孩子们的身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