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正是购买年货、亲朋相聚、休闲娱乐之际。为防止“四风”抬头,违规公款购买节礼,确保党员干部度过一个风清气正、欢乐祥和的春节,各省市区纪委在悄然行动。 节前,从中央到地方,狠刹公款送礼、严打节日腐败的一道道禁令密集出台。在“拍蝇打虎”与“逢节必令”的反腐震慑下,近些年,各大节假日少了些许热闹,多了一缕清风。禁令之下,传统节日多了些家人团聚的人情味,少了些官场腐败的铜臭味。 受传统文化影响,当前的社会仍然存在着“官本位”的思想,以人际交往为荣。节假日期间较为清闲,大家走动、交往的时间比较宽裕,更易催生官员的人情交易诉求。但“节日人情”并不是滋生节日腐败的根本性原因,其根源还在于个人的价值观问题。一些官员忘记作为公职人员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忘记党员的原则,廉政观念淡薄。 节日作为喜庆的时刻,本不应成为掩饰腐败的“合法外衣”,不应成为错误引路的“安全通道”,更不应成为腐蚀领导干部的“蛀虫”。节假日用公款送礼,慷国家之慨、结私人之谊,导致畸形人情观。无论是明修栈道还是暗度陈仓,节日期间公款送礼、公款吃喝,目的都是为了权力寻租或利益交换,行贿受贿的实质没有改变。“节日腐败”现象不仅说明了领导干部视过“节”更是验“洁”的必要性,同时也说明了,由“节日人情”到“节日腐败”,两者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在于如何“把持”。领导干部应该提高节日反腐意识,严守底线,划清节日人情与受贿犯罪的“高压线”,越过一步都不行。 “节日腐败”没有赢家,廉洁过节应成共识。节俭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正能量的价值取向,狠抓“节日腐败”,可以说抓住了防腐祛病、扭风正气的着力点。“公生明、廉生威”,越清廉就越有公信力,以节日反腐带动日常反腐。“清风明月”过春节,不仅是一种态度和责任,更是一种自信和守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