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记者走访我市高校、酒店、饮食广场,铺张浪费现象仍然随处可见,而问及是否知道“世界勤俭日”,20名市民中竟无一人知晓。仅中小学极少数家长比较重视养成孩子勤俭习惯,如回收废品变废为宝,每月一天“忆苦思甜饭”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情,历来被有识之士所倡导、保持和发扬。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引领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已渐成风尚,但奢侈浪费之风仍“暗流涌动”。“世界勤俭日”遭遇冷落,正折射出勤俭节约的理念被某些人有意无意忽视的残酷事实。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全国一天节约的大米够200人吃一年;如果所有私家车每月少开一天,每年能节油约10亿升;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分钱,全国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元。由此可见,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如果人人都躬行勤俭节约,那将是一笔多么可观的财富。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勤俭节约,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是对过度消费的抵制。事实上,我国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但也是“货真价实”的资源贫国,如果把资源总量“人均”一下,就少得可怜了。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粮食仅为世界人口的二分之一。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虽然今天的“勤俭”不再是穿满是补丁的衣服,也不再是吃糠咽菜,但不管怎么说,“享受生活,尽情消费”、“好日子先过,超前消费”、带头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乐等挥霍浪费的行为,无疑还是“一种极大的犯罪”。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在世界“勤俭日”话勤俭,不是为了让人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节日,而是要引导更多的人提高意识、把勤俭节约内化成一种习惯。拧紧水龙头,吃光盘中餐,关掉“长明灯”,从我做起、从点滴抓起,用“心”唱响勤俭主旋律、用“行”写出勤俭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