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基层人员为完成淘汰黄标车任务,不少在街道办和社区工作的朋友求助:“谁那里有黄标车信息,求转告,提供跪舔式服务!”这样的言语令人震惊,这些基层人员是受了多大刺激?淘汰黄标车给基层社区造成了多大压力? 所谓“黄标车”是指高污染排放车辆的别称,是未达到国Ⅰ排放标准的汽油车,或未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因其贴的是黄色环保标志,所以称为黄标车。 为改善空气质量,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工作任务。为推动各地加快淘汰工作,自今年下半年开始,环保部实行黄标车淘汰工作月调度制度,每月通报各地进展。 从全国的情况看,黄标车淘汰进度如挤牙膏。今年前8个月,全国各地黄标车淘汰任务仅完成60%左右,而最新的进度显示,9月份,将任务进度增加到70%左右,但今年只剩余3个月来完成剩下的三成任务。 淘汰“黄标车”,减少高污染排放,可以说每个公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当下解决雾霾等空气质量问题的有力举措之一。作为基层政府服务人员,更应该担负责任,积极行动起来,减少负责辖区的“黄标车”数量。因此,各级政府根据各地情况,制定任务完成指标,旨在提升工作积极性,也是合情合理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通过下达任务,用数据和目标来推动工作固然是好。但是,盲目的不讲方式方法,一味的将工作向下级过度摊派,乱摊派。不论是否涉及相关业务,无论是否具有执法权力,不讲分工,不讲专业,胡子眉毛一把抓,亦有懒政嫌疑。其结果,一是适得其反,工作推进缓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结果事倍功半。二是搞得基层同志怨声载道,自己主业无暇顾及,势必影像政府部门的部分服务质量,也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基层社区工作本来繁琐,不管是规范养犬还是创卫创文,落实工作难度很大。但现在呢?没有强制力的社区人员要去淘汰黄标车。他们自己都难以理解,这么做如何让车主信服,对方一句“社区管得怪宽”就能让他们无言以对。“跪舔式服务”道出他们整治“黄标车”几许无赖和心酸? 总之,推进工作,必须得齐抓共管,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才能提升效能。社区在整治“黄标车”的过程中,更应该结合自己工作特点,找准位置,演好角色。在引导群众,搞好宣传上下功夫,配合相关执法人员开展工作。才能扬长避短,各施其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