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如东县环卫处南区60余名环卫工人领到人手一个白盒子,根据要求他们上班后必须进行佩戴。“据说这是GPS,用来监管我们工作的。”对此,如东县环卫处一名负责人解释称,该设备为便携式定位终端,是为了实现智能环卫管理的一种手段,包括管理者都需要携带。 当所有的街道都穿梭着如织的车流,他们的身影焕发着这个时代的魅力;当所有的广场都交织着欢快的笑声,他们用行动让市民懂得了感动的含义。他们有一个光荣而伟大的名字——环卫工。环卫工是马路上的天使,是城市的美容师,主要负责街路卫生保洁工作,给人们以干净的环境。目前,普遍要求环卫工人全天保洁,工作时间:早上3:00——晚上9:00,白天为上午、下午两班倒,中午休息一小时,天天辛苦劳累只为城市清洁,让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 然而,面对这样一群让人尊敬的人们,某些管理者未想到如何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先进的清扫清运设备,而仅仅为了实现智能环卫管理目标,就采取要求上班佩戴GPS。诚然,科技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中借助科技手段也无可厚非,同时也是值得鼓励与提倡的,只是要更加注重方式方法,而不是采取简简单单的一种粗暴式手段。这方面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比如莱西通过“智慧环卫”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分别为垃圾箱、环卫车安装芯片和跟踪器,实现了坐在屋里就能“打扫”整个城市卫生的网络化、信息化目标。 试想,当环卫工们双手领着最低标准工资,脖子上戴着所谓的智能化设备—GPS,拿着清扫工具来到大街广场,他们的行踪路迹完全出现在管理者的眼中,然后被动地做着整齐规范的清扫工作,即使狂风暴雨和烈日骄阳也只能在各自工作区做往返运动,累了晕了是坚持在原地,还是到边上歇一下喝口水。他们的劳动成果,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也有众多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管理者也同时携带GPS,穿梭于各大广场大街,更是加大了管理成本,不仅对环卫工的日常工作并没有什么促进和帮助作用,同时还可能打击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这样的一种手段在笔者看来恐怕算不得是“动态管理”,而是“僵化监督”,那么管理者所说的“智能环卫”或许也将变成“只能环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