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院士35分钟报告怎成催眠曲

时间:2014-09-19 07:01 来源: 作者:傩送 点击:
9月16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用35分钟时间站着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此情此景令人动容。但放眼台下,就在吴老做报告的过程中,大批后

  9月16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用35分钟时间站着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此情此景令人动容。但放眼台下,就在吴老做报告的过程中,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当天,台下坐着的是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中青在线9月17日)

92岁高龄,院士,站着作报告;90后,研究生,趴着睡觉……再配以大批学生在会场伏案酣睡的图片,这则新闻的道德指向非常鲜明——这是对老院士的不尊重,对学术的不尊重,进而言之,这样的研究生、这一代年轻人能担当得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吗?

在一个信息碎片化、观点多元化的时代,有图未必有真相,人们评判“开会睡觉”也不再把谴责的矛头一味指向睡觉者。在众多网友指责睡觉学生目无尊长的同时,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吴院士需要反省自己的报告内容是否足够精彩。

要对此事作出一个相对客观的判断,需要更多的事实支撑。有两个问题至为关键:6000名研究生是自愿来听报告的,还是被“抓了壮丁”?吴良镛院士当天在报告里究竟讲了些什么,是否如一些网友所猜测的那样,是一堂在年轻学子们看来味同嚼蜡的道德宣讲课?

综合17日微博、论坛上的相关消息以及各门户网站的后续报道,这场报告会的诸多细节一点点浮出水面。报告会下午三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而有些高校要求被指定听课的学生刚吃完午饭就统一坐车出发。换言之,这场报告会的名额是强制摊派的,来听报告并非学生自己的意愿。在这种情形下,指责年轻学子在会场上不用心听讲是目无尊长,就未必公允。

对被分配到听报告名额的学生来说,来到人民大会堂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当然,学生以“睡姿”来应对老院士的“站姿”的确有失礼之处,但是,如果可以离开的话,这些学生肯定愿意回到宿舍睡觉,而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那样更舒服。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如果本就不是自愿来听报告,要求听众自始至终保持感兴趣的姿态,就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情。

?说吴老院士的报告内容空洞、言之无味,也与事实不符。吴老当天的报告昨日已全文呈现在网上,平心而论,这并非是一篇空洞的说教,前半部分吴老回顾了自己的生平,战争年代如何立志科学救国,后半部分吴老总结了自己在在建筑学领域的体悟。据吴老的秘书说,吴老为这篇报告准备了好多天,亲自执笔写就。这样的报告,若是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用心聆听,自当受益匪浅,奈何当日台下的研究生来自各个高校的众多专业,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

但无论如何,台上高龄院士颤颤巍巍地作报告,台下研究生们睡得昏天黑地,这一幕是不该出现的。主办方和组织者可能是想在新生入校之际,邀请学术名流对各高校研究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道德、学风教育,没想到事与愿违,会场上就显露出“道德不彰”、“学风不正”的丑态。其实,通过强制摊派名额的方式要求学生来听报告,本身就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背道而驰,只会催生形式主义,助长学术界弄虚作假的风气。

有位网友说得好:“不是台上有问题,也不是台下有问题,而是把他们组织到一起的人有问题。”或许,那些在台下呼呼大睡的年轻人确有必要提升自身教养,但主办方把一场报告会办成了催眠大会,这种灌输式教育的思维定式更应有所检讨和反思。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拊掌录:文言文翻译欧美文学名著

    作者:华盛顿?欧文

    此书中,作者以漫画手法勾勒的人物,如一睡二十年的瑞波?凡?温克尔、富于浪漫传奇色彩又谐趣十足的睡谷无…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