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杜善学,吕梁人议论最多的是他的“三项整治”。杜善学在吕梁主政一年多时间内,大搞“三项整治”,整治吕梁13个县的市容市貌,使得民间怨声载道,吕梁市政府驻地离石区的老百姓给杜善学起了个外号“杜根子”,咒他断子绝孙。(人民网9月8日) 据当地官员介绍,杜善学的一路升迁靠的是抓“形象工程”。主政长治期间,杜善学就提出了“绿色长治”的口号。随后,长治市委市政府开始建设“全省一流林业生态大市”,总耗费16.6亿元,“10万大树轰轰烈烈进长治”,为长治带来了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随后,杜善学开始整改长治城市形象,全市范围内大规模更换统一街边门店装修,这一举动为长治带来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尝到甜头的杜善学随后将这一套搬到了吕梁。 “三项整治”打着为党的70岁生辰献礼的旗号,吕梁市市区及各县的主要负责人都签有“军令状”,各单位牵头包干区域的环境整治活动,因“三项整治”行动不力,吕梁市还处罚了多名县处级干部,杜善学被当地称为“扫城铁腕”书记。 对于落马官员所在地方的管理者来说,应该从这些绰号中发现问题,于官员落马后进行深度的纠偏式治理;对于那些尚且安然在位的现任官员来说,同样有必要对照这些绰号,想想自己工作中存在哪些失误,不至于沦为被取绰号的类似结局。对于纪律监察部门来说,更有必要从官员绰号中发现违纪违法的线索。 反腐风暴高潮迭起,“打虎拍蝇”的成绩早已刷新了反腐纪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贪腐官员的绰号也随着他们的落马走向舆论前台,成为人们的谈资。透过这些带着戏谑色彩的绰号,人们往往能窥斑见豹,不仅能寻到贪腐官员东窗事发前的行事风格,而且能读出当地群众对其“是非功过”的评说。这种“坊间口碑”虽然只有寥寥几字,但从事后看来,却往往是部分官员落马前的腐败信号。 “小”绰号折射官员作风“大”问题。有的人因为绰号可以名垂青史,有的人却可遗臭万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干部的表现自然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因此,不论是好绰号还是坏绰号,领导干部们都应把它们作为一面镜子,对照自身,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把绰号“警示”劳记在心,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做一名“为民做主”的好公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