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密苏里州长杰·尼克松在8月16日宣布在小镇弗格森施行宵禁时,强调示威引发骚乱的巨大影响以及恢复秩序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十余天中,这个人口只有两万的美国小镇的确成为了美国乃至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 8月9日,黑人青年麦克·布朗被当地警察射杀,警方称布朗拘捕,而在场的布朗的朋友则称他是在做出举手投降的姿势后被警方枪杀的。 案发后当地出现示威,继而骚乱,打砸抢,商家被洗劫、纵火,警方重装上阵,发射催泪弹,舆论指责地方政府滥用武力,州政府介入,高速巡警接管地方治安,短暂的平静后又是骚乱、打砸抢,州长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宵禁,事态继续扩大,州长派出国民警卫队。期间总统奥巴马两次就小镇局势发表声明,呼吁示威者保持冷静,指派司法部主持联邦调。经过十余天的动荡之后,到8月21日晚,小镇终于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平静。 在弗格森成为世界目光关注的焦点时,小镇也成为一个大舞台,夜幕下,在燃烧瓶点亮的街道和催泪弹释放出的白色烟雾背景下,形形色色的角色,各怀心腹事,你方唱罢我登场。 有不愿介入却不得不小心表态的总统,野心勃勃却苦于没有平乱良策的州长,有一心为受压迫黑人伸张正义的司法部长,苦口婆心却收效甚微的黑人巡警指挥官,有唯恐天下不乱借机扩大影响为自己组织筹款的“黑人民权领袖”,有洗劫超市的暴徒,还有举枪护店的老板,连3K党都趁机来掺和一下。 而在所有的参与者中,一个最耐人寻味的角色,是美国媒体。 小镇示威成为全国性新闻后,全美各大媒体机构精兵尽出,在不间断向世界各地的受众传回前线消息的同时,一度还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新闻的主角。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截至8月20日,有11名记者在报道骚乱时曾短暂被捕。在冲突进入到第十天的时候,夜幕下的小镇街道上,每一百名同警方的对峙示威者身边,就有大约一百名记者在记录,拍照,直播。一些记者成为投掷石块的示威者的掩护,也成为宵禁后警方清场的障碍。警方逮捕记者一度成为小镇报道的中心事件,奥巴马总统第一次发表声明时也强调保护新闻自由的重要性。而当被逮捕的记者出现在第二天早上的各大电视网的早间秀倾诉自己的经历时,弗格森地方执法机构的形象无疑遭到重创,对后来州长尼克松下令“换防”、由州高速巡警接管弗格森治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媒体行为对弗格森事件施加的影响大部分是在幕后完成的。 “手无寸铁的黑人青年被白人射杀”,发生在弗格森的事件很容易让人想到两年前佛罗里达的马丁案。在那场轰动全美的枪击案中,西班牙裔协警齐默曼在冲突撕打中开枪打死黑人青年马丁。案发后一些美国媒体苦心经营,将该事件炒作成种族大案。美联社、CNN刻意将南美裔的齐默曼称为白人,MBC恶意编辑删改报警电话录音,最后虽然齐默曼被判无罪,但举国瞩目的案件令美国社会种族矛盾加深,媒体的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这次在弗格森的骚乱中,美国主流媒体故计重施,大部份意识形态偏左的媒体从一开始在报道这一事件时就有同情黑人布朗的倾向。事发后最初几天,公众从媒体报道中得到的印象是,布朗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少年“天使”,以至于当警方公布了布朗在被枪击前抢劫便利店的视频后,人们看到身高1米9、体重近300斤的布朗在袭击店员,无不觉得布朗的形象同媒体描述距离太远。而MSNBC在报道抢劫视频时只说布朗在同店员“撕打”,美联社的新闻标题也说布朗同人起了“冲突”。 与此同时,保守派倾向明显的福克斯新闻台则将报道的重点放在了入夜后的骚乱中,节目中不断出现示威者趁乱洗劫商场的画面,小镇治安是嘉宾们的中心议题。而MSNBC和CNN的观众,看到的则更多是为布朗伸张正义的呼吁和布朗家庭律师对警方的控诉。 如果一个对此事毫无成见、也无其他获取信息渠道的观众只看MSNBC,而另一个观众只看福克斯新闻,那么两人对发生在弗格森的事件很容易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 对于美国的主流媒体来说,客观地报道现场,中立地还原悲剧原委,引发民众对社会问题的理性思索从来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用隐含自身意识形态立场的倾向性报道“引导”受众,截取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令冲突更具戏剧化以赚取更多的收视率和发行量,才是他们在弗格森真正的使命。 在对小镇报道中,也有很多秉承客观中立传统的新闻人。CNN在小镇派驻数位当家主播及时播报示威现场,福克斯的台柱子比尔奥拉利呼吁在调查结束前任何人都不应该预设立场,可虽然有这些人的努力,但是围绕着弗格森的报道,就像当年的马丁案一样,更多的是倾向性极为明显“新闻”。最典型的例子,MSNBC主持人阿尔·沙普顿,本人即是在弗格森组织各种抗议示威的“民权组织”的首脑,是为布朗“维权”抗议的中心人物。 在弗格森骚乱这样的社会热点事件中,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响非常复杂,在观察和报道之外,难以避免地会影响事态本身的发展。一些影响是难以避免也无可厚非的。比如现场的记者也在反思:如果没有这么多摄像机,缺乏关注的示威者们是否还会有着同样的热情和动力?如果媒体记者同时撤出弗格森,入夜后还会不会有示威?如果报道中减少一些全副武装的警察照片、少一些装甲车的镜头,公众对地方执法机构的批评会不会就会不那么严厉? (而报道示威及骚乱的自媒体、声势浩大的声援布朗的“黑色微博”,这些新生媒体力量在事态发展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虽然有异于传统媒体,却未必都是消极的,非常值得研究思考。) 但是主流媒体或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或被自身意识形态所驱使所制作出的大量偏颇性报道,虽然有悖新闻伦理,而且可以很大程度避免,但却完全是这些带着有色眼镜的新闻机构刻意而为。 在《民权法案》通过半个世纪之后,美国社会的种族矛盾虽然有了很大的缓解,但种族问题仍然顽固的存在。同五十年前相比,美国种族矛盾的核心问题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何解决隐形歧视,如何提高少数族裔尤其是黑人的生存状况等,取代了制度性歧视和选举权等成为解决种族问题的新的挑战。但是这些新的矛盾,同样像五十年前一样,需要政府、民权组织、普通民众,和新闻机构共同努力,用勇气和智慧推动美国在种族问题上的进步。 然而目前这些装备了无数先进设备、拥有前所未有的传播平台的美国主流媒体们,却没有尽到“社会良心”的本分,很多时候不仅没有推动社会的进步,反而在刻意激化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