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发明了婚姻制度以来,爱情基本上从来不是婚姻的必要条件。妻子和丈夫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相爱关系,不如说更像是合伙人,或者盟友的关系。甚至在很多文化体系中,若夫妻之间感情好,则会遭到别人的嘲笑。
我们祖父母那一辈人在结婚的时候,连配偶的面都没见过。仅仅从双方家庭之间的利害关系出发,决定婚姻关系。实际上,他们也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生活得很不幸。
“当你不是那么会选择的时候,选择的机会多并不是一件好事”,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所说的这句话,对于不懂人情世故的年轻女人们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在某种程度上,由家人来决定结婚对象可能更令人放心和省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时候,往往偏向喜欢既定的选择。过去的妻子们,如果她好运,就能和丈夫坠入爱河。即使不是那种怦然心动的爱情,至少也能满足夫妻二人过日子的需要。
一开始就根据双方条件来决定的婚姻,至少比那些只用爱情来维系的婚姻更加稳定,因为爱情是一种不稳定的感情。
当然,这不是说过去的婚姻比现在的好。如今这个时代,每个人的生活,即使再简单,也不可能仅仅通过婚姻就能得到满足,当然,把婚姻中的郁愤发泄到外部的做法,这个社会也不允许。
经历十年左右婚姻生活的人,经常会毫不遮掩地说:“只要条件不错就能结婚,也可以没有爱情。”
据一项调查女人对配偶性满意程度的研究报告,随着丈夫收入和学历的提高,女人的性满意度也会提高。也就是说,一对男女通过婚姻来维系的生活中,所谓的爱情,也就是性满意度,也会受到对方条件的影响。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说,相信爱情会满足生活要求,是一种“无知的乐观主义”。一对在金融危机中经历了极度贫穷的夫妻,在接受某杂志的采访时,斩钉截铁地说道:“没有面包的幸福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我也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经济问题得到缓解以后,我更爱老公了。
“幸福的婚姻”,如果要找一个离它最近的,当然是选条件,而不是爱情。
婚姻和爱情的结合公式
B小姐是一位条件非常不错的未婚女人。她的职业是教师——男人都喜欢。B小姐的父母很富有,更重要的是,B小姐本人非常漂亮。到她家提亲的媒婆络绎不绝。有很多男士追求她,并希望能够把她娶回家。最后,她选择的决赛候选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男人。
其中一位是个医生,前途无量,性格又好,家里还开一家医院,是个找不出一点毛病的人。另外一位是个公司职员,就职于大公司,相貌俊美,为人聪明伶俐,可是,他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B小姐很迷茫、很烦恼。虽然B小姐更喜欢公司职员,但是,她觉得还是选医生做老公更好一些。
周围人都觉得,比较现实的B小姐最终会选择医生。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她居然选择了公司职员。
在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之后,她和公司职员终成眷属。结婚至今已过数年,她很满意自己的婚姻生活,过得非常开心。
既然条件比爱情更重要,那么为何B小姐选择了爱情,她却依然得到了幸福?因为B小姐虽然在爱情方面放了很大筹码,但是,更重要的是,她按照现代人生活的“正确公式”经营了婚姻。
比如,当你想跟某人结婚,你的动机为100。其中男人的自身条件占40,爱情至少要在20以上。剩下的40就要由爱情或者自身条件来填满它。条件占10,爱情占90的婚姻,经不起爱情变淡的危机;条件占90,爱情占10的婚姻,则让双方都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条件占40,爱情占20的婚姻,虽然满足了最小限度的前提条件,但是,没有足够满足任何一种理由,这样就使双方对婚姻失去信心。
B小姐选择的婚姻,条件占30,爱情占70,处于充分必要条件都容忍的范围内,所以她能顺利开始婚姻生活。她认为,因为她真的非常爱她的老公,所以,她心甘情愿努力克服老公相对不足的条件。
你也知道,天底下没有一个人能完美地满足条件和爱情这两种要求。可是,你必须努力寻找一个在条件和爱情之间达到平衡的人。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在将来营造出更好的婚姻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你这个当事人的权利。谁都没有权利说你“挑三拣四”。
要是碰见一个喜欢的人,就在心里掂量掂量,不要有什么负罪感。看看他的条件能不能弥补你俩稍微欠缺的爱情,或者你和他的爱情是否能弥补他相对不足的条件。 (来源:知音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