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白鹭湾湿地公园是成都重点打造的一处生态湿地,是成都环城生态区“六湖八湿地”建设的一部分。不过最近,白鹭湾湿地公园的一个水体治理及生态修复项目却引发群众担忧。该项目拟投放例如食蚊鱼、清道夫鱼等外来水生动植物种,以达到水体治理的目的。得知此情况的群众致电四川 日 报 民 情 热 线 ,并通过四川在线“问政四川”平台,表达他们的担心:引进这些外来物种可能对当地原生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四川新闻网,12月29日) 对白鹭湾湿地公园进行水体治理、生态修复,初衷是好的,但通过引入食蚊鱼、清道夫鱼和种植大薸的做法相当值得商榷。上述两种鱼对水体治理的效果固然可圈可点,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更是具有毁灭性的。因为这两种鱼没有天敌,而且繁殖能力强、对其他鱼类具有相当强的攻击性,无论哪一条都完全足以破坏当地生态食物链,从而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当地整体生态系统出现问题。通过引入外来物种来治理水体,无异于引狼入室、“捡芝麻丢西瓜”。 水体治理起来固然很难,而且还容易“旧病复发”,一旦哪个地方、哪个环节不够严谨,就很容易出现“一条鱼腥一锅汤”现象。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其一,端正态度,划定生态红线。不管是最严环保法还是生态文明建设一年一评价五年一考核,都日益突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当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会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时候,何谈生态文明、何谈环境保护?所以,要端正为民服务的态度,环境治理不能偷懒,企图通过引进点鱼、种点草就一劳永逸。这样对于生态保护是得不偿失的,对于自己的政治仕途肯定也是得不偿失的。 其二,多方发力,多措并举。水体治理,既要通过严格限制排污企业,排放出来的废气、废液等必须要严格达到国家标准,对屡教不改的,必须要动真、逗硬,加大处罚力度,让其“得不偿失”。同时也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民众,低碳出行、文明旅游,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其三,完善制度、成立机构、明确职责。外来物种入侵,对于很多群众、干部都是一个新概念,只要不是人为故意破坏、干扰,很少会有外来物种侵袭的困扰。所以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方面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也忽略了相关机构的建立,相关职责的明确。其实,在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当下,解决成立外来物种入侵机构这一问题也并非就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既可以联合多家部门,成立协调委员会,当遇到突发外来物种入侵时,这些部门就可以将零散的人员聚集到一起“共商国家大事”,不需要额外配备编制、发放工资。也可以指定某个部门负责牵头,将职责和义务以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这样就不愁有外来物种即将入侵或者正在入侵而无人问津。 总之,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大事,切不可贪一时的轻松,而误了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