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大面积重污染天气,71个城市达到重度以上污染,重霾面积扩大到62万平方公里。全国8个城市出现空气质量指数AQI小时值“爆表”情况,均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其中,安阳、邯郸“爆表”超过20小时,石家庄“爆表”超10小时。24城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警,超50城启动橙警。环保部在已派13个督查组的基础上增派了3个督查组。(人民网,12月20日)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只知道雾、只看到过雾,从来没有听过、见过雾霾;而长大了在城市里,只看到雾霾而再也没有见过真正的雾。小时候在农村,经常看到碧水蓝天,阳光抚柳;长大了在城市里,经常看到昏天黑地、一抹残阳。 一边是环境保护强烈要求企业排污、社会排污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一边是企业要赚钱、社会要发展、GDP要增长。当两者强强相遇时,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在这种语境下,要“鱼翅”还是要“熊掌”,其实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然而,企业利益的如意算盘一直在个别人的手上,翻过来倒过去地算,可谓锱铢必较、毫厘不爽。而在政府这边,大气得有点过度。如何祛除雾霾,花多大价钱能除多少雾霾,雾霾到底值多少钱“一斤”,仿佛很少有人像企业这样算来算去。究其原因,一方面,一些人恐怕“讳疾忌医”,不敢去算,唯恐失去GDP、政绩等指标的综合上扬,影响个人仕途。另一方面,一些人总认为政府财大气粗,不需要斤斤计较,何必算来算去? 其实,祛除雾霾,就需要这种锱铢必较的精神,仔细拨弄算盘,算好“三笔账”。 政治账。毋庸讳言,从中央到地方,一级接一级都签订了环保军令状,倘若除霾不理想,肯定会提“帽”来见。到那时,再去吹捧GDP增长之高之快,恐怕都只“徒增笑耳”。政治前途不明、政治待遇不保是除霾失利的直接“政治损失”。 经济账。越是以牺牲环境保护为代价的高速发展,越是得不偿失的,越容易遭人们诟病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什么,最基本的一条是让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然而当人们呼吸都困难了,饮水都不卫生了,好生活、好日子何从谈起?这是其一,其二,非要等到雾霾已经“病入膏肓”时再去花钱去医,恐怕把曾经的经济增长连本带利都赔进去也未必能扭转乾坤。从这个角度而言,以牺牲环保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是本糊涂账。 名誉账。对于子孙后代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古人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于党员干部或者每一个人来说,当我们百年以后,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值得深思。如何让我们的后人更有发展空间,更有健康的蓝天,恐怕目前亟需做的就是要把天变蓝,水变绿、河变清。如果谁做到、做好、做出成绩,不敢说流芳百世,但至少无愧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倘若在环保上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彩”甚至开“倒车”,肯定会臭名昭著,为后人所唾骂,身败名裂也就不远矣。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虽然环境好转不是一日之功、一时之功、一地之功,但对于雾霾只要我们有锱铢必较的精神,有大刀阔斧的勇气,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形成群策群力、多点发力、多地给力进行围攻的态势,相信,“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定会在不远的“灯火阑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