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城市“看海”折射病态政绩

时间:2016-06-03 10:52来源: 作者:瞿雯 点击:
防治内涝,既要长久之策,也要应急之计。当前,武汉市的治涝有三个工作急需要做:一是,对排渍抢险中的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依法依规进行追责;二是,加快排水设施建设实质性步伐,并将“海绵城市”等建设工程的进度、资金用途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以便公众监

“我们预案标准高,但应急反应慢!”6月1日,武汉市遭遇今年最强降雨,20余处路段严重渍水,启动排渍抢险三级预案。在视频紧急调度会上,该市市长万勇痛陈防汛排涝工作存在短板。他直斥,今年排渍抢险第一仗,就暴露出现场处置不及时的缺陷。

这一场雨,又让武汉进入尴尬的“看海”模式。自2011年被舆论戏称为“看海”城市后,武汉对排水改造的雄心壮志广为人知。2013年,武汉市通过了《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称,未来三年排水方面的投入将高达130个亿,到时“老天怎么考,武汉都不怕”。2015年4月,武汉市入选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当时的报道乐观地称,随着国家财政直接投资15亿元支持武汉城建,武汉市方面三年内将投入102亿元探索治水新模式,今后雨季的尴尬将会显著缓解。  

这些宣言,曾让人充满期待。然而,至少现在看来,现实仍比预想的复杂。客观看来,像武汉这样的城市,发生洪涝灾害存在一定客观原因,江河湖泊水网密布,长期面临汛涝同期的局面,城市彻底解决积水内涝的难度确实不小。但也要看到,城市洪涝灾害,除了与地理、天气,及基础设施落后有关,更与“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市建设理念失之偏颇有关。归根结底,仍是人的原因。  

内涝,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是在城市扩张过程中缺少长期和科学规划,忽略了对“城市病”的预防。要彻底解决内涝,要从规划开始,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改变“赊欠式”的发展模式,像重视高楼、马路、水泥地的建设一样,重视对大型绿地、天然湿地和城市湖泊等天然排涝系统的建设,避免内涝出现后以巨大的成本做亡羊补牢式的修修补补。  

在报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令人深思。当天上午9时,武汉市水务防汛信息中心监控大屏幕上显示,东湖高新区民族大道与新竹路交会处,一台白色小轿车泡在渍水中熄火动弹不得,司机无奈爬上车顶打电话求救。然而1个小时过去,视频监控再度切换到这里时,只见这名司机仍然被困车顶。这一幕值得警醒。在闹市区,在监控镜头下,市民犹会被困在渍水险境中长达一小时之久,而没能在短时间内及时得到援助,这暴露出抢险机制的严重滞后和相关部门的不作为。  

防治内涝,既要长久之策,也要应急之计。当前,武汉市的治涝有三个工作急需要做:一是,对排渍抢险中的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依法依规进行追责;二是,加快排水设施建设实质性步伐,并将“海绵城市”等建设工程的进度、资金用途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以便公众监督,防止出现贪腐行为;三是,对屡有曝光的填江填湖、侵占河道湖泊、截断排水管网等现象及时依法查处。  

宏大的计划和决策,让人们感受到城市解决内涝的希望,但是,再好的蓝图方案,再多的建设资金,再高的预案标准,都离不开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执行力和责任心。否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防汛排涝“短板”。高大上的行动计划和建设试点早已实施,现在,是时候让市民感受到实在的好处和看得见的进步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音乐大师:灵魂的演奏者

作者:催墨

生活离不开音乐,正如享受音乐的我们离不开创造音乐的人们——那些一生孜孜不倦致力于音乐创作的大师们。本书精选了世…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