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连续遭遇空气重污染天气,环保部14个督查组持续对北京、天津、河北等11省(市)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现场专项督查。 在当下,雾霾每年不定期“到访”早已让人们没有了惊慌感和新鲜感,取而代之的除了心里无声的抗议还有那让人忍俊不禁却又值得深思的调侃段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雾霾天气,我们手牵手,却看不清对方的容颜”;清华大学的校训成了“自强不吸,厚德载雾”;……最为经典的是那无比光荣的“为人民服务”演变成了“喂人民服雾”。如今,雾霾再次来袭,且愈演愈烈,也让公众疑惑非常:雾霾天为何来得这么早?这些年治理雾霾治出成效来了没?环保部门的紧急应对措施管用吗? 面对质疑和指责,在“雾霾狙击战”中屡战屡败的环保部门显得很无辜,12月23日,环保部向媒体通报了天津市京滨供热有限公司、保定高碑店市隆创热力中心和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职业学校燃煤锅炉的环境违法问题。此前有报道称,多位环保局长都甚至“大倒苦水”,他们认为在当前环保机制下难以根治雾霾,因为造成雾霾的污染源“环保局长”根本管不了。东部沿海某省一位环保局长坦白明了地说,只要市(县)主要领导“不点头”,像“三高”企业这样的污染源,环保局管不了、治不了、关不了。 不难分析,环保部门形同虚设不但反映了环保机制的错位,也反映出地方政府的媚富心态和GDP情结。一来,按照当前的法律法规,环保部门只能负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本地区的贯彻和实施,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面对“三高”企业,环保部门根本没有权力关停,只能以公函的形式请求当地政府配合;二来,“三高”企业能缴纳高额税收,高额税收则是地方政府的“命根子”,“环境靠边站,税收才是硬道理”就慢慢异化成了官员们默认的法则,环保这样的“次要”工作就自然而然要为增税这样的“主要”工作“让路”,因而,环保部门送来的“配合公函”也就束之高阁了。 也就是说,要打赢雾霾防卫战先要向病态政绩观宣战。习主席曾高屋建瓴地指出,不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要求的就是走和谐、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向前发展。一些地方政府急于维护“三高”企业,一心往“钱“看,一心顾着眼前利益的做法,岂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的荒诞?如此病态政绩观当及时刹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