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南昌、郑州、昆明等多座城市因降雨出现内涝,开启“看海”模式,“城市看海”再次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根据国家防总的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41座城镇因暴雨内涝受淹。城市看海现象已经出现了好几年了,城市看海这事儿,到底怎么破? “南京遇最强暴雨引内涝”、“暴雨!长沙城区上演瀑布奇观”、“北京遭遇暴雨道路变汪洋”、“广州重演水浸街”……又是一年内涝季,随便在网上键入“城市内涝”几个字,总会搜索出无数个相关话题出来。平心而论,城市内涝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但为何每到雨季又会是如此的“热闹”呢? 说到城市内涝的原因,某些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总会以“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等说辞来对老百姓和媒体进行解释,言下之意是:很多时候,内涝无法阻止,所以与人无关了。要不就是说处理内涝工程所需的资金不足。真是如此?笔者不敢苟同。而且此等说法也不能轻易服众,因为,就连很多城市的相关部门也承认,中国城市内涝防治体系的混乱,本身就需要加以检讨。 我国城市不断开启的“看海模式”,显然另有主要原因。笔者以为,这个原因与所遇降雨量无关,与所谓资金、技术缺乏无关,问题的实质则是城市管理者急功近利的发展理念和政绩观出了偏差。正所谓:“心脑所想,必现于行。”由于一些地方衡量城市发展、考核干部的标杆更多的是经济增速,似乎只有高楼林立、街道宽阔、广场气派、商业繁荣才是政绩,所以当面对花费多,却看不见、用得少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时,真正下力气做的便少之又少。 雨果曾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句名言。 10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雨果的这句名言,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的相关部门都怀着一颗为民谋福的责任心,在城市的建设中始终把长远的责任记在心中,把一时的政绩看淡一些,城市的内涝问题又怎会如此顽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