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前言
-
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亲自将马登的部分作品译成中文,集结为《成功之路》,在国内出版。在前言中,林语堂写道:“对于时代青年所体验到的烦闷、消极等滋味,译者未曾错过。自读马氏的原书后,精神为之大振,人生观念为之一变,烦闷、消极、悲观、颓唐的妖雾阴霾,已经驱除尽净。……谨将此书介绍给同病的青年,希望他们从中获得(与我)同样的兴奋与影响。”
奥里森·马登(1848—1924),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与大部分成功学家不同,马登首先是一个奋斗者,其次才是一个传道者。他的一生艰苦、曲折而卓绝。马登去世后,上千个美国家庭给子女起名为“马登”,以表达对这位奋斗者的敬仰和对子女的期望。
马登出身贫寒,3岁丧母,7岁时父亲也去世了,他只好去做童工。每天工作14个小时,却吃不到一顿饱饭,还要遭受责骂和鞭打。这样的困境持续了7年,看不到任何希望。14岁那年,马登决心有所突破,于是勇敢出逃。他在一家锯木场找到了工作,开始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读书。书籍向马登展示出一个他从未想过的新天地,也改变了他看待生活的角度。他终于意识到,很多看上去遥不可及的事情,其实并不遥远;即使像自己一样的穷孩子,也可以通过努力摆脱困境,获得财富和成功……
马登走出深山老林,磕磕绊绊地接受了教育。23岁时,马登终于走进大学校门。仅仅用了9年时间,他就拿到了如下学位:波士顿大学学士、奥拉托利会学士、波士顿大学硕士、哈佛医学院博士。
学业上的成功,对于马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一边读书,一边创业。四十岁前后,马登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多家旅店的大亨,进入了美国社会的最上层。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世纪末,经济萧条席卷美国,倒闭潮以及失业潮引起多次骚乱和暴动。1893年,马登的两个主要旅馆在暴动中被付之一炬。顷刻间,马登就从大富豪变成了穷光蛋。他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开始了成功学创作。
四十多年的奋斗生涯,马登既经历过暗无天日的磨难,也品尝过突破困境的喜悦;曾站在财富的最高处,也曾被抛到债务缠身的谷底。现在的马登,更加了解财富与成功的奥秘。1894年,46岁的马登出版了处女作《伟大的励志书》,获得巨大成功,第一年就再版11次。之后,他又相继推出《一生的资本》等多部作品,每一部都带来强烈反响。美国第二十五任总统麦金莱评价道:“马登的书,对于有抱负的年轻读者是一个巨大的鼓舞。马登所倡导的成功原则,改变了世界各地千百万贫苦人民的命运,使他们由一贫如洗变为百万富翁,从无名之辈变为社会名流。我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比马登的书更值得推荐给每一个美国的年轻人。”
马登再次拥有了巨额财富。1897年,他创办《成功》杂志,此后十多年,这本杂志对美国民众产生了深远影响。1911年,杂志因为诸多原因而倒闭,马登再次债务缠身。7年后,马登东山再起,《新成功》杂志创刊,即使在马登去世之后,这本杂志仍然非常活跃。
作为成功学家,马登留给世人的作品多达45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生的资本》。本书格调高雅,内容务实,文风随意而亲切,凝聚着作者真切的生命感悟。马登对于成功的认识,是非常扎实的,这得益于他的非凡阅历。成功学中的一些似乎对立的因素,经他的体悟和思考而统一起来:主观愿望与实际能力,功利心与品质,欲望与克制,手段与修养,率真与世故,等等。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基本上涵盖了成功所需的各种要素。
我们这个译本,内容上严格遵照英文原文。为了照顾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有些地方调整了先后顺序。翻译过程中,也参照了马登的其他著作,以确保译文的准确。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