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第一章
-
米桥村老人米生华说起自己的坎坷经历,心里十分难过。米生华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庄稼汉,年轻时娶了邻村的姑娘姚玲玲为妻。米生华在生产队干活是个老把式,曾被米桥公社评为青年突击队队员、劳动模范、 “农业学大寨”标兵。1958年5月1日,米桥公社召开公社社员代表大会,公社革委会主任张成功亲自在米生华的胸前为他戴上了大红花,米生华在会上介绍了“农业学大寨”经验。那个时候,他是多么受关注啊,多少年轻姑娘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眼光,姚玲玲就是其中最关注他的姑娘,常来和他搭讪,后来就成了他的媳妇。姚玲玲是个贤惠的好媳妇,要照顾两位年老的父母亲,还先后把五个儿女抚养大。三个女儿先后出嫁了,两个儿子也结了婚。米生华的父母亲活了八十五岁和八十三岁,后来两年老爸瘫痪在床,是姚玲玲端吃端喝,接屎倒尿,冬季烧上热炕,夏季点上松香,哪个乡邻不夸米生华之家呢?都说他的家庭是幸福之家,夸姚玲玲是全县闻名的好媳妇。姚玲玲获得了一次“全县好媳妇奖”,也佩戴了一次大红花。
父母过世后,米生华和姚玲玲老俩口在一起过日子,两个儿子分家单独过。十多年后,姚玲玲得了脑梗后半身不遂,米生华就买了一个轮椅,每天给老伴吃了饭,就扶着老伴坐上轮椅,推出去晒太阳。为了便于大小便,米生华自制了一个木质坐便凳,绑在轮椅后边。如果要大小便,就将坐便凳取下来使用。晚上在炕上,就用便盆。每天晚上,米生华为老伴洗脚、按摩。平时,将老伴脏衣服脱下来洗干净,每日三餐为老伴做好吃的饭菜,日子过得井井有条。种地时,他把老伴的轮椅推到地边,给老伴搭上遮阳伞,自己去锄地或种麦子。磨面时,他先把麦子装上架子车,拉到磨面房排好队,然后回家把老伴用轮椅推过来,磨坊管理人一看米生华不容易,就先给他磨面。磨好了面,装进架子车,米生华又先把老伴推回去,然后再来磨坊把车子拉回去。有一次夏季干旱,组上灌溉玉米,轮到米生华的地,组长给他通知时,米生华刚从磨坊把老伴推了回来,磨好的面还在磨坊里。本来是准备吃午饭的,可是浇地是不等人的,于是米生华又扛着铁铲,推着老伴来到地头,接上了水,开始浇地。浇了两小时地,已经下午三点半,老伴说她实在饿得不行了,米生华才记起磨好的面还在磨坊呢,又把老伴推回家,帮老伴小便之后,去磨坊把架子车拉回来,再洗了手,取出面粉做面条,做好的第一碗先端给老伴,放在桌子上,递给筷子让老伴吃,然后他才吃了午饭,这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吃了饭,给老伴泡了脚、按摩一次,最后扶老伴上床睡觉。
每天如此,这样过了十二年。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十二年啦,米生华就不怕麻烦吗?就没有产生一丝的埋怨吗?其实,他心里常常在怨恨,他就是在怨恨中生活了十二年。他恨自己无知,没有及时预防老伴的高血压、高血脂,导致脑梗病的发作。他恨自己无能,没有把姚玲玲转至大医院治好病。他恨自己修行不够,没有姚玲玲的孝顺。姚玲玲年轻时照顾自己的爸爸妈妈,那是多么的贤惠、孝顺啊!我如果连这一点苦也吃不下、累也受不了、怨也容不了,那咋对得起自己的老伴,对得起自己的心啊!爱是能够传染的,贤惠、孝顺、善良也是会传染的。姚玲玲给我传染了爱,我得把这爱传染给孩子们,传染给更多的乡亲们。
十二年后,老伴再次犯病,去世了。米生华感觉自己年龄大了,真的不能再种地了,做饭也不方便,就叫来两个儿子商议,两个儿子说好每人三个月,轮流照顾父亲。首先从大儿子米大伟开始,米大伟照顾了三个月,就把父亲送到二儿子米小卫家,可是米小卫外出打工不在家,儿媳妇范红梅说要卖苹果,苹果摘了一地,忙得不行,让大哥多管一个月吧。于是米生华又回到米大伟家,大儿媳江彩娟一脸的不高兴,她做好饭,盛了一碗端给父亲,骂起了范红梅:“小妖精,点点稠,只管赚钱不顾脸,我上她的当多了,那是不想管你。爸,你以后就在我这儿吃,吃好。”米生华在大儿子这儿一吃就是一年半,大儿媳江彩娟得病了。米生华就来到二儿子家。这时正是冬季,二儿媳烧的炕不热,做饭把不住量,顿顿吃剩饭。米生华心里委屈,怕说了没人要他,就没有啃声。有一天下了雪,米生华上厕所时跌了一跤,摔得很痛,他趴在地上一时起不来,就喊了起来。范红梅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他扶了起来。可是这一摔,米生华感觉自己右腿没一点劲,不由自主地要倒,米生华就坐在柴禾上,让范红梅快去叫人。范红梅叫来了米大伟、米小卫,把父亲送到县医院。医生诊断说是腔梗,住了一个月院。回家时,米生华感觉右腿还是没劲,米小卫买了一副拐杖,为父亲请来了一位女保姆,每天给老人熬药、做饭,扶老人外出晒太阳。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