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人生机缘难料
-
第一年任教的时候,我参加过一场校务会议,主题就是标准化检测。当时加州的学童都要接受检测,美其名曰“基本能力检测”(Survey of Essential Skills,简称SES)。检测内容很简单,只是评鉴最基本的能力。校方为了鼓励孩子考满分,特地订制胸针让孩子佩带,胸针上印着“百分之百”。
会议结束后,两位资深教师把我拉到一旁,特地示范考试必胜绝招。SES的内容都是单选题,采用电脑阅卷方式,学生只要圈选答案即可。两位教师秀出一张纸,纸上布满排列特殊的小洞,把纸遮着试卷立刻看出答对几题。如果孩子提早交卷,监考老师就以这种方式预知分数,然后告诉学生:“你错了三道题,请回座重新检查。”
“这不是作弊吗?”我小心地说。
“当然不算!”资深老师不耐烦了,“我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哪题错了,只是鼓励孩子考满分而已。考试成绩漂亮,报纸就会刊登。分数越高,学校就会争取到更多经费。”
我听到这样的解释,当下惊愕得哑口无言。有天校长室里没有旁人,我逮到机会硬着头皮和校长讨论。我告诉他,我会鼓励孩子尽力而为,但绝不需要灌水的成绩。学生答错了,表示老师还有努力的空间。我自认这样的语气还算和缓中肯。
但校长却摇头叹气,他说我固执且不识大体。他对我很失望,他说我要学的还很多,我想也是。我还是坚持考试的原则,结果发现两个好处:第一,上课时我不再纠结;第二,每晚我能有个好睡眠。
然而不管怎样,我还是无法以清晰的思路,重新定义教书的责任和目标。我整天胡思乱想,却是见树不见林。在这段混沌期,我想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的主角哈克,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巨著,最引人入胜的情节在于哈克的内心冲突。黑奴吉姆逃出庄园,哈克虽然好心帮他重获自由,内心却是顾虑重重。逃跑的黑奴人人得而诛之,这是当时美国社会的观念,哈克当然也深受影响,第一次遇见吉姆时就有此念头。他们俩乘着小筏顺流而下,碰到两个抓黑奴为生的人。哈克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出卖朋友,以符合社会的期望。精彩的地方来了:在最后一刻,我的偶像说出善意的谎言,黑奴因此幸免于难。
事情过后,哈克的罪恶感更重了,他觉得自己行为不端。他扪心自问:出卖吉姆以符合社会期待,这样对得起良心吗?哈克说得好:“照着规矩做事,心里怪怪的;不照规矩做事,心里却舒服,两种方法的代价都差不多。到底怎么办才好?算了,什么都别想,照着自然的方式就好。”
这些年来,哈克的想法深植我心,成为班级经营的规则。中午我不和同事用餐,而是竭尽所能指导上百位学生弹奏吉他或别的乐器。学区统一指定教科书(这些书是治疗失眠的最佳良药),而我却精选文学名著,藉此激励孩子奋发向上。许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修,希望薪水往上攀升,这是人之常情。我呢,放学后自愿留校两小时,讲授额外课程。
新手教师总会承认教学的疏失,我也不例外。刚执教鞭的几年,我的能力真是有待加强。不过我想通一件事,那就是照着自己的方式生活。凡事都要取悦他人,肯定没有快乐人生。手心向下帮助他人,才是我的人生。无法享受豪华饭店的学生,没钱买书甚至不晓得图书馆在哪的学生,才是我要施展抱负的对象。
人生机缘难料,在我对“天堂”有诸多抱怨的时候,恰好担任数学竞赛代表队的指导老师。这个代表队抱回了学区冠军杯。就在我们领完奖后,一位校长朝我走来,他的学校就在市区的另一头。不过那间学校表现很差,小朋友都垂头丧气地走回校车。
这位校长对我早有耳闻。原来,我的校长在行政会议上向他抱怨连连,说我虽然才华横溢,不过“难以驾驭”。这位校长问我是否有转校打算,该校的教学工作肯定困难许多,但是保证不干涉我的专业。这下好玩了。他比喻自己的学校是“丛林”,还打趣说我是从“天堂”掉到“丛林”的人。老实说,这位校长真是“老奸巨猾”,他就像经验丰富的渔夫,准备好诱饵引我上钩。更重要的是,他真的履行诺言让我尽情发挥:我到新学校上课的第一天,这位仁兄刚好退休!那天他还到教室和我寒暄话别,我永远记得他脸上揶揄的表情。
终究,我还是走进了这片都市“丛林”。“丛林”和“天堂”仅仅只有二十分钟车程,但是其间差距恐怕有二十光年。“丛林”拥挤不堪,学生下课时都挤到走廊上玩球。全校学生超过两千人,大伙的早餐和中餐都在学校解决。几乎没有学生通过检测,也没有学生在家里说英语。检测的成绩低得不像话,我甚至怀疑,就算作弊也回天乏术。
我把“天堂”的模式移植到“丛林”,宣布周末要带孩子户外教学,节目是圣地亚哥的莎士比亚节(Shakespeare Festival)。我开家长座谈会的时候,家长只提出几个问题:孩子是否需要护照?孩子离开洛杉矶,移民局会不会找麻烦?这是家长的忧虑。孩子们则担心饭店没有浴室和床,或是有没有电话可以报平安。他们提的问题都很怪,就是没人提到夏威夷。
我离开教育的天堂,自愿陷入丛林的泥沼,在这里遇上了失败和创伤,也都算家常便饭。在“丛林”教书不是儿戏,我“挑了一条偏僻小径”,但对于自己的选择,倒是无怨无悔。刚开始真不晓得如何调整心态,但是随着岁月流逝,我逐渐摸出自处之道。有件事我很确定,那就是,佛罗斯特真是智者。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