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节 第七章
-
把硬道理讲软
我们这里所谓的把硬道理讲软,就是硬话软说,讲究说话技巧,力求最佳效果。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国王梦见自己的头发和牙齿都掉光了。一觉醒来,觉得是不祥之梦,恐惧迷茫中,他下令找来一位智者来为他解梦。这位智者耿直地说:“大王,此梦为大恶主丧之梦,头发秃顶,意味着父母双亲将去,掉一颗牙齿,就意味着您将要失去一位亲人,直至最后全部死光。”国王一听勃然大怒:“你这个大胆狂妄之徒,竟敢诅咒朕死光全家。来人,给我拉出去斩首示众!”国王不甘心,下令找来另一位释梦者,并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梦。这位智者认真听完之后,对国王说:“尊敬的天子陛下,您真有福气啊,这是吉祥的梦。意味着您将要比您的亲人们都长寿。”国王听后大喜过望,令人奖赏这位智者黄金千两。智者走出宫殿时,一位大臣很不解地问道:“您对梦的解释,其实同第一位智者是一样的,为什么他被杀头,而您却得到如此丰厚的奖赏呢?”
智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讲了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有一天一丝不挂、满身油垢地去见国王。国王一看就将她赶了出去,还差一点把她关进监狱。后来,这位姑娘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穿上了漂亮的时装后又去见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地接见了她,并将其留在身边,对其言听计从,十分宠爱与信赖。这位姑娘的名字叫“真理”。讲完故事,智者说道:“道理很简单,表达方式不同,会产生天差地别的结果。”
讲真理、讲真话不能简单化,需要针对对象的不同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真理就像一块珍贵的宝石,如果拿起来砸向别人的头部,就会造成严重伤害,甚至会把人砸死。但是,如果加上精美的雕琢,精心的包装,诚心诚意地奉上,就会变成价值连城的宝贝,使人欣然接受。人们对真理都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对真话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
2008年的一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岐山访问美国,参加华盛顿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晚宴,他有个现场演讲。这次讲话,既要实话实说、批评美国的保护主义,又不能把晚宴的气氛搞僵,把双方的关系搞僵。面对这么大的困难,王岐山以坦率的态度和独有的幽默口才,折服了参加晚宴的美国听众。
王岐山说:“我的朋友在我临行前告诉我,美国现在盛行保护主义,开放的大门就要关上了。但是,我觉得不应该这样,历史上,美国是容纳了世界各民族人民的一块热土,依靠贸易立国。在我访美第一站密苏里州,矗立着一座巨型拱门,‘有框无门’。我想美国应该像这座拱门一样,永远开放。”
然后,他话锋一转说道:“在全球化浪潮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都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产生贸易保护主义并不奇怪,因为谁都希望从外面拿到安全的、没有风险的利益。第四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能够成功举办,就在于对话双方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王岐山还幽默地讲道,说老实话,中国也有人存在保护主义思想,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开放得太大了,担心华尔街那帮人太会赚钱了,把我们的钱都赚跑了。
王岐山联系本国的情况说:“从历史的长河看,谁封闭谁就落后。中国曾经先进过,但后来又长期关闭了大门,经济发展处于落后状态。30年前,邓小平先生提出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由此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历史,教育我们,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人民日报》2008年6月20日)
王岐山的这个讲话,讲得问题尖锐而委婉,没有教训人的口吻,充满了睿智和幽默,时常让满场笑翻。
把硬道理讲软,说到底就是注意讲理的方法和技巧,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一)单面论证与双面论证相结合。单面论证,就是只讲一面之词,只讲正面道理。双面论证,就是正反两方面的观点都讲到。什么时候运用单面论证,什么时候运用双面论证,或者怎样才能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有些学问的。要注意这么几点:
一是看听众的职业特点。如果听众是一些聪明的人,比如学问多、知识分子,就不要单面论证,要用双面论证。因为你不讲反面,他会琢磨,会说你讲得不全面。如果他认为你讲得不全面,就会否定你所讲的道理。对于学问不高的人,就用单面论证,要讲简单点,不然搞不清楚。所以,对于普通大众,讲正面的道理就够了,而对于高学历、深阅历的人,就要讲两面理。
二是看听众最初的态度。如果他最初的态度和正面的道理一致,那就讲正面的,因为我们的观点一致。如果对中间派、反对派,只讲一面理,他就不听了。中间派会觉得你讲得不全面,反对派会觉得你讲的是错误的,所以,这时要讲双面的。
三是看任务的时间性。如果要立竿见影,讲完马上要做,就采取单面的;如果要形成一种长期的信任,还有一段时间,就要双面论证,因为单面论证不易稳固。
(二)先效应与后效应相结合。先效应就是先入为主的效应。脑子里面先入进来一个东西,已经形成一种观念了,另外的东西往里进就要费劲。中国古代有个很有趣的寓言故事。有个养猴子的人,跟猴子商量桃子怎么吃?问猴子说,每天早上吃三个,晚上吃四个,可不可以?猴子一听早上才三个,说太少了,不行、不行!那个人又说,这样吧,早晨吃四个,晚上吃三个,行不行啊?猴子一听说行,太好了。这就是先入为主效应。这也是成语“朝三暮四”的来历。
可是另外一个东西也很好,就是后效应,后发制人。比如我们会议发言,有人认为先发言好,能先声夺人,先发制人,先入为主。其实未必,后发制人也有其好处。美国的政治人物都有心理顾问,对先讲还是后讲都要具体分析。如果第一个讲完了马上第二个人讲,中间没有休息,隔一段时间再投票,那就要争取先讲,这时候先发制人,再来一个观点就不容易进来了。反过来,第一个讲完了中间就休息,另一个下午再讲,讲完就投票,那就要后讲。因为他讲完了休息,你有时间做准备,来反驳他,就是后发制人。你后讲,可以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你讲完了就投票,他讲的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这时候效果就好一些。
我们在讲道理时怎么运用呢?先提正面观点,然后再提一些反面观点,轻描淡写地提一下漏洞、弱点,最后,回到你的正面观点上来,这样先后顺序都占先了。我们个人不论是讲道理,还是写文章,都要把先效应、后效应同时考虑到,恰当运用好。
(三)明示与暗示相结合。明示就是直言不讳,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好或是坏,行或是不行,同意或是不同意,等等。暗示就是意会,就是不自觉地接受了自己或他人语言行为的影响。受自己的影响叫做自我暗示,受别人影响叫他人暗示。
《晏子论罪》的故事用的就是暗示。齐景公酷爱打猎,非常喜欢喂养捉野兔的老鹰。负责喂养老鹰的烛邹不小心,让老鹰逃走了一只。景公知道了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晏子走上堂去,对景公说:“烛邹有三大罪状,哪能这么轻易就杀了?待我公布他的罪状再处死吧。”景公点头同意了。晏子指着烛邹的鼻子,数说道:“烛邹,你为大王养鸟,却让鸟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得大王为了鸟的缘故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把你杀了,让天下的诸侯都知道大王重鸟轻士,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好了,大王,请处死他吧!”景公脸红了半天,才说:“不用杀了,我听懂你的话了。”
类似的故事,发生在晏子身上的有很多。又如,齐景公在位时,刑罚相当残酷,动辄就把人的双脚砍掉。所以,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职业:专门做假脚出售。有一天,齐景公想叫晏子换一换住所,对他说:“先生的住宅靠近集市,又狭小,又嘈杂,请换一个清静的住所吧。”晏子拜辞说:“不用了,这里是我先父住过的地方(晏子的父亲晏弱原来也是齐国的卿相),我的功德远不及先父,这间住宅对我来说已经够奢华的了。再说,家近市场,早晚买东西方便,对我是很有利的。”景公笑着说:“先生住在集市旁边,可知道最近物价的贵贱吗?”晏子说:“当然知道。”景公问:“那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便宜呢?”“贵贱嘛”,晏子回答说,“假脚供不应求,天天涨价;鞋子卖不出去,天天跌价。”景公听了,脸色变得很难看。后来,齐国就不再滥用砍脚的刑法了。
暗示在经济宣传、商业广告中用得非常多。比如做化妆品广告,都容易用明星、模特、美女,这就是一种暗示。有一个卖鱼的餐馆,在院子里放了一张网,什么时候看都是湿漉漉的,大家觉得他的鱼都是新鲜的,其实也是死鱼。这就是商人的狡猾。还有一个纯语言的暗示。有个阿司匹林的广告说,没有一个厂家的阿司匹林比我这个见效更快,副作用更小。结果大家都买它的,它这也不是虚假广告。还有一个香烟的广告,本来这种烟卖不掉,厂家快要破产了,于是请了一个广告心理学家给做广告,做了一个大标语牌,用大大的字写上吸烟的害处,列了很多条,最后一条小字:劝君不要吸烟,就连“皇后牌”香烟也不要吸。“皇后牌”香烟就是这个厂的香烟。这个广告非常巧妙,表面上看不像一个广告,显示的是反自我利益,通过先排斥,连“皇后牌”香烟也不要吸,给人一个暗示,就是“皇后牌”香烟尼古丁最少。其实它的尼古丁一点也不比其他香烟少。
暗示的结果,人们就上当了,但是这样并不犯法。美国《读者文摘》曾聘请一些实验人员对不同品牌香烟的烟雾展开分析,在准确的数据支持下,该杂志声明:所有品牌的香烟烟雾中,尼古丁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都好似一样的,无论你吸什么牌子的香烟,都不会有什么差异。但是“老黄金”的老板却从中发现了玄机:在一长串具有相同有害物质的品牌名单上,总有一个排在最后,这就是“老黄金”牌香烟。于是,大幅广告以最大的字体刊登在报纸上。广告的标题和正文仅仅提到,由一家国家级杂志主持的实验证明,“老黄金”牌香烟在不良物质以及尼古丁含量方面“排名最后”,任何关于各个品牌的差异并不显著的文字甚至暗示都被省略了。就这样,“老黄金”牌香烟公司利用一些毫无价值的统计数据,大赚了一笔。
语言对人们的影响很大,一句积极的话就是一种积极的暗示,消极的话就是一种消极的暗示。我们要会说服人,多说鼓舞士气的话,不要说泄气的话。那么,是不是就不需要明示了呢?明示也是需要的。说话的对象智商太低,潜台词他听不出来,意会不了,就只能明示不能暗示。
(四)理性说服与感性鼓动相结合。什么理性说服?就是充分的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科学分析。感性鼓动就是通过有效方式,让对象的情绪激动起来、感动起来。负面的煽动就是蛊惑。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举个美国的例子。一个政党做宣传的时候,区分了几个选区,一个选区用科学的分析,从执政的党章、最高纲领、最低纲领以及对外、对内的政策等多个方面,充分地讲道理。另一个选区用感性鼓动,不讲这么多对外、对内政策,就渲染我们这个党如果上台了,大家就会进入天堂,别的党要是上台了,大家就完了,就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还有一个选区不做任何宣传鼓动,理性、感性的都不做。结果发现,对于老百姓来说,感性鼓动拿到的选票最多,第二个是理性的,最后是不做任何宣传的。
有这样一个事件说明感性鼓动非常有利。有个城市发现自来水非常硬,经常饮用这种水容易得牙病。有位专家学者建议在自来水里加一种化学用品,对人的健康、对牙齿都有好处。结果这个议案一提,就遭到了自然主义者的反对。最后让老百姓来决定到底加不加这种化学物质。主张加的一派就请了一些化学专家、医学专家、牙科专家在电视广播讲解,充分论证这个水是什么成分,对健康有什么好处,非常严谨。另一派根本没有花多大力气,就是散发传单,画了一只又大又难看的死老鼠,下面有一句话:不让他们把耗子药放入你的饮水中。结果反对方胜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感情性鼓动,不讲道理。
情感性宣传鼓动是不是都是好的?不是的。情感性宣传的最大好处是见效快,但是持续时间短。另外,情感性宣传和理性宣传哪个有效,要因人而异。智商低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容易受情感性的影响,智商高的人,知识多的人受的影响就少。所以,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最好的宣传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理性和感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