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节 号称“华北第一剧场”的中国大戏院
-
九一八事变前后,周信芳来津在北洋戏院演出,深感剧场设备落后,空间狭小,很影响演出效果。一日,与周信芳素有交往、当时正在经营惠中饭店的孟少臣,来戏院看望他。闲谈中周信芳指出北洋戏院的不足,并说北方戏院普遍存在着场地小、座位少、设备老化,而且票价昂贵的弊端,不能平民化,难以维持长久,建议孟出面在天津建一座现代化剧场,并表示愿出资与孟合作。于是,孟多方奔走,并征得梨园界著名艺术家的大力支持,筹集资金20万元,开始创办一座现代化的大戏院。
孟以月租金800元,租得产权属于外交官顾维钧位于法租界天增里旁的一块5亩多空地。在充分听取周信芳的意见后,孟聘请法国工程师荣利作为工程的设计师,1934年开始施工,1936年戏院正式落成。初时起名“天津大戏院”,后改为中国大戏院。
戏院是一座钢筋混凝土五层建筑,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拥有2200余座位,楼下分为前、中、后排;二楼正面设30个包厢,东西两侧设特别座,包厢背后为前后排;三楼设散座。剧场内没有一根顶梁主柱,不影响观众视线,而且音响效果很好,演员不需要话筒,坐在三楼最后一排的观众仍能听得很清晰。场内屋顶和二楼墙壁上装有磨砂玻璃灯,光线柔和,观众有舒适愉悦之感。其建筑之完美,设备之考究,堪称华北一流。
1936年9月19日,中国大戏院开幕盛况空前,包括市长张自忠在内的2000余名嘉宾参加了开幕典礼。下午5时典礼开始,孟少臣夫人剪彩,来宾由中央、左、右三门鱼贯而入。马连良在戏台上行揭幕礼,舞台设置宫殿式布景,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台下来宾掌声雷动。总经理孟少臣做了简短的开幕词,市政府秘书长代表市长致祝词,来宾代表纪华、刘孟扬也相继致贺词,最后由马连良代表中国大戏院致谢词。至此,典礼告成,奏乐送客。晚七时半开锣演戏,在马富禄的“跳财神”、马连良的“跳加官”后,马连良、姜妙香、茹富惠、刘连荣等主演了《群英会》《借东风》。票价楼下前排1.25元,中排0.85元,后排0.45元;二楼东西特座1.25元,一级包厢8元,二级包厢7元,三级包厢6元;二楼前排0.85元,后排0.45元,三楼0.25元(包括茶资5分)。
该院开幕首期由马连良的扶风社连演18天,场场爆满,戏院净得纯利2万余元,可谓开市大吉。第二期是梅兰芳剧团演出24天,同样是场场客满,戏院得利7万余元。戏院还清外债后,在剧场东西两侧又建造了配房,从此初具规模。
中国大戏院分期邀请全国著名京剧演员来津轮流演出,双方议定以12天为一期,如演出剧目受欢迎,上座率高,还可继续演出半期或一期,每一期包银按10天计算,星期日加演日场,不另付包银,但负责演员食宿和接送。
戏院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服务措施。所有女卖票员、男招待员均要通过考试才能被录用,女招待员着白色学生装,男招待员着白色中山装式制服。观众一进大门,便有两名童子拉开大门热情迎宾,二门前两旁设有售票室,对面有存衣物室和小卖部,小卖部备有烟、糖、水果、瓜子等,可供观众随意选购。另设两部电梯供观众上下楼之用,电梯旁有电话室,观众可随便使用。观众凭票入场后,服务员按号为观众找座位,入座后有茶房为他们倒茶。该院取消了有碍观众还妨碍演出效果的“手巾把儿”,取缔了小贩在场内向观众强卖小食品,不许茶房占座位加价售票。为保持场内秩序,特设了专职稽查人员。二楼设会客厅,备有皮沙发、圆桌和圈椅,供观众休息、会客之用。客厅中间两根顶梁主柱上悬挂着尚小云、周信芳的巨幅剧照。该院的设备和服务在北方是独一无二的。
该院最高领导机构为董事会,董事长是在法租界工部局担任“师爷”的周振东,孟少臣是常务董事兼总经理,董事有赵聘卿、尚小云、周信芳、谭小培等人。前台管事经理是金班侯,后改为冯承璧,后台管事经理为李华亭。下设会计室、总务室,稽查室、广告部等专业处室负责日常业务工作。董事会下还有一个益善房产公司,负责管理戏院的房产,戏院每月向该公司缴纳租金。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