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像狮子一样自由勇敢去追求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有这么一段话:“狮子已经来到,我的孩子们啊,我是多么喜欢于你们的来到!我的时候已经到了!这是我的时候,拂晓的光破空而出,黑夜隐去,收起它沉重的翅膀,我的白昼开始了,现在来吧!伟大的你的正午啊!”

这段话表现出了主人翁对未来的生活的一种憧憬,一种自己得以向前进的喜悦。在尼采的哲学世界里,狮子代表争取自由和追求人生的主宰。这说明了尼采鼓励大家要有追求,并不断让自己前进,不被现实阻碍失去自己的追求。如果只是一味的如查拉图斯特拉呆在山洞时的样子,那么人势必没有任何意义,只有不断地去开创,不断前进,人才能获得力量,获得新生。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喜欢安逸的生活,特别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人买了房子,就靠出租房子养活自己,无所事事。虽然不大富大贵,但也不至于活不了。但是如果明智点的人仔细想想,他会发现,他一点都得不到成长,生活会因此而感到无聊,无意义。因为他失去了生命中的创造力,所以,要想办法使自己不断前进。

1850年春,尼采全家迁往不远的瑙姆堡镇。到了那里,全家可以得到各方面的照应。然而,由乡村来到城镇,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城堡大教堂、街道、喧闹的人群,还有他们现在住的那幢比以前小得多的房子,这一切都让尼采既感到新鲜,又有着某种不适应。

尼采是在乡村长大的,乡村那种安谧的气氛已经同他的性情合而为一了。田野、悠扬的晚祈的钟声、落日的余晖、天空飘动着变幻为苍狗的白云、万籁俱寂中似乎诉说着更加深沉而神秘的声音……这一切都不再有了。

在变迁中,尼采的心情似乎夹杂着一阵阵悲凉。但这种悲凉的心情很快得到了转变,因为祖母和两个姑姑不断灌输给他的一个传说,使得尼采更有力量在这个小镇上生活,因为他要不断超越自己。他是如何得出这样的思维的呢?

祖母常常向尼采兄妹讲述自己祖先的辉煌历史。祖母说:“你们的远祖是波兰人,姓尼兹克,世袭伯爵。在宗教改革运动时期,尼兹克一家不顾宗教迫害,与天主教教会断绝关系。在这以后,他们遭到驱逐,过着悲惨的流浪漂泊的生活达三年之久,最后才在普鲁士定居下来。在逃亡前夕,尼兹克家一个男孩诞生。尽管他诞生和成长在家族的劫难之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却长得特别壮实,最后高寿而终。先祖把强健和长寿的特质传给了自己在普鲁士的后代。”

这是尼采百听不厌的故事。听得出了神,恍惚中他自己也成了那个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和肉体遗产的受难之子。尼采常常庄严地对妹妹说:“一个尼兹克伯爵是从不撒谎的!”

这个传说在尼采那里深深的扎下了根,这个先祖,也像他的父亲那样,对于尼采具有一种深刻的象征意义。而正是先祖的故事,让尼采知道了前进的必要性,一个人要做出不断的斗争,才能在这个世界上不断前进。

尼采晚年在自传中归纳自己的特性时还列出了一条:好战。他说进攻是他的一种本能。这种好战的精神最初的动力和楷模当来自他对自己波兰远祖反抗宗教迫害的敬仰。他说:“具有与人为敌的能力、当敌人──这需要以坚强的天性为前提。凡是强大的天性都具有这种能力。这种天性离不开反抗,因而它寻求反抗。”

尼采在这里对反抗和怨恨感作了区分:前者是侵略性激情,属于强者;而后者是弱者的属性。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应该在向课题提出挑战来体现他的反抗精神。

尼采说自己同人作战的一个原则是:只打战绩卓著的人。这是确实的。他首次出道时,矛头所指,是古希腊第一圣人苏格拉底,闹得那些虔诚的学者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惊愕得说不出话来。以后更不得了,直接向万能的主开刀,向基督教发起一阵又一阵猛烈的进攻。反叛者无畏,远祖的精神鼓励着他。

就这样,尼采凭着这种不断斗争,不畏惧的精神,不断让自己前进,最后成功地把自己的哲学观呈现在世人面前。

尼采的故事与他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尼采高唱超人思想,所谓超人的思想就是鼓励人们要突破自己,不断的让自己得到超越,不要顺其自然地荒废在这个世界上,世界需要人们有意识地区打破某种现实的东西,从而得到新生。

其实,生活也需要“超人”思想,要不断的求的前进,这样才能不被世界所打垮,生活才能一天比一天美满。

→审视自己

每个人都要有一颗审视自己的心,因为这样才可以把自己看得更清楚,看清楚自己有没有前进,失去了些什么,得到了些什么,从而鞭策自己不断的努力,让自己前进。如果失去了审视自己的心,那么再如何去激励自己,也将变成一颗虚无的,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飞,最后徒劳无功。

生活上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自我审视,比如你的工作是不是做到最好了?你还欠缺什么?诸如此类的自我审视,你会发现,你已经在悄无声息地前进了。

→实时回忆你的过去,总结经验

总结经验,是一个经验累加和巩固的必要行为。只有巩固了前面的经验,我们才能根据经验提升自己,所以有时候回忆是使自己进步的一种行为。

回忆有几种方式,有的人通过回忆找到某种逝去的安慰,这是没有进步的,因为这样的自我安慰只能使你的目标停留在过去。而有一种回忆是挑剔自己的过去,然后迅速回到现在,从起到过去与现在有个真实的对比,从而找到你成长的经验,这样的回忆是积极的,是可以让人得到前进的。

→敢于超越别人

人在社会上能否站住脚,关键在于能否超越别人,尼采的超人学说强调的就是这点,他说:“人的价值唯有与他人相对照,才能衡量出来。”

那么,如果我们每天都对照别人,再看看自己缺少那些东西,从别人身上学到我们所没有的,一天天地学习,超越别人,那么我们无形中就在前进着了。

但凡生有洞察整体危局之眼的人,当他发现人本身的坠落时,也会和我一样认识到偶然性的巨大力量。

小小的改变,会带来巨大的力量

尼采曾说:“自己的所有行为,总会成为其他行为、思想与决定的诱困,甚至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行为不可能不产生任何影响”

尼采的这句话说明无论行为大小,只要有一点改变,就能够培育一切事物,对未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生活亦是如此,每一个小的改变,都有可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收获。比如,一次面试机会,就有可能改变你的命运,让你彻底把原有的工作性质抛弃,接受新的,更高一层面的工作环境,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10月17日,在度过21岁生日后两天,尼采到达莱比锡。18日,在莱比锡大学注册学习古典语言学。这时他对于自己今后的职业也想清楚了:“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首先要在青年人中激发起必不可少的深刻思维并培养他们自身的评判能力。这样,在他们心里就能不断地提出为什么要学习研究,什么是他们的研究对象以及怎样去研究这样一些问题。”当时,尼采首先就是以这样的要求来规定自己的学习活动的。

在莱比锡大学不久,尼采就感觉到,在莱比锡仍然处于同波恩一样的孤寂之中。这种孤寂对于做学问也许是极好的,而里契尔教授希望于他的也就是专心于学问。这位老先生对于陪着自己一起转到莱比锡的高足有如慈父,关怀有加。但老先生学术兴趣的范围较为狭窄,是专家学者型人物。他很喜爱尼采但不能深刻了解尼采,不能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更不用说在人生道路上的指引了。相反,他一再告诫尼采不要心有旁骛,不要陷入神学和哲学领域的泥坑。这种告诫反而造成了尼采对于古典语言学的某种厌倦,因为尼采在本质上,不是一个甘愿埋头于故纸堆的书斋学者;当他强迫自己这样做的时候,不禁觉得自己做出了太大的牺牲。

这时如果不是发生了一件对于尼采来说十分重大的事件,这一事件的重大程度也许只有父亲的去世才能与之相比,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尼采的生活。而这件事情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这个事件就是:发现了叔本华!

到莱比锡大学不久,一天,尼采在旧书店里偶然翻到了一本书,是亚瑟·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这名字对他还相当陌生,他随手翻了几页。平素他的习惯是不急于买书,这次不知怎么回事,似乎有个神秘的精灵在悄悄地对他说:“赶快买下这本书回家吧!”于是他立即买下这本旧书回到住处。

刚跨进房门,他就打开这书读了起来,马上被它深深吸引。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本书、任何一个思想家能够对他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在他的心灵中造成如此强有力的震撼!

尼采有整整两个星期几乎没有怎么睡觉,凌晨两点上床,6点起身,完全沉迷在这部书中。他在这书中不知死过去多少回,又活过来多少次。这本书是煎熬、炼狱、虚空和毁灭;这部书又是无比的欢欣、抚慰、充实和再生。

看得累了,思得苦了,他就坐在钢琴旁随意弹奏,让自己的思绪,和着叔本华的文字化为潺潺的声音之流。人生、世界、苦乐、悲欢、意义、境界,融合成一片不可言说而又必须言说的东西。

尼采通过叔本华而发现了自我,这个他一直把握不定、又一直坚执去把握的自我。半个月的时间,他经历了只有临产的妇女才能感受到的阵痛和随之而来的创造的大欢欣。

是叔本华让尼采再一次获得生命,在他精神处于低沉、徘徊、危机之时拯救了他。他对这位哲人的感激之心无可名状,唯一能表达他的心情的是,把这位哲人称作自己的父亲。自5岁以后就失去父亲的感情又复活了。尼采内心在想:“是的,叔本华就是自己的父亲,父亲!”

此后,尼采开始了他漫长的哲学道路,并在这一条道路上杀出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尼采受叔本华的影响完全来源于一次小小的改变,一次小小的巧遇,让他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生亦是如此,有时候可能会因为一次小小的改变而获得巨大的收获。因为每一次小的改变会给你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当这个感受被你的某些行为加于放大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这个小小的改变竟然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接受新事物,才有改变改变与收获

尼采既然主张超人思维,证明了他对于新事物是持积极态度的,他不反对新事物的发生,而是倡导别人要不断地制造、接受新事物,达到超人的目的。而往往新事物都是在一些小的事物中体现出来的。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积极接受新事物,做到注意小事物,做到小的改变,然后在量变中得到收获。

→注意每一个细节

细节往往决定大局,很多时候细节隐藏在深处,需要人仔细去挖掘。所以,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细节,你会发现改变随时随地都可以。

→不随性,才有每次的小改变

尼采曾在他的著作中批判了顺其自然的道理,因为他主张超人学说,超人的意思是要超越自己,这就要求每个人去突破一些自己的习惯,做到最大的改变。

人生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处处希望突破,不随性,那么我们就能从一次次小的改变,走向成功。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