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长篇小说《英儿》注释说明

自1993年3月中旬赴北京起开始录音,并赞同谢烨建议考虑写书。初未以小说形式,似情感强烈的忆述性散文(见散文卷)。简单笔稿后的诵入,或面对谢烨和录音机的直述,再据谢烨输入电脑(电脑使用应自大约1992年10月开始)后打印出的录音件校改。4月下旬起渐转而确定为小说形式,开始新的撰写和修整,此时多据笔稿输入。自6月中旬起,即有章节先行寄往杂志社。6月18日至24日转而专心撰写《自然哲学纲要——没有目的的“我”》,7月10日是其于法兰克福大学世界各文化哲学研讨会上的报告日。应是在7月底至8月初将书稿首度交出托人带至国内(于身后为华艺出版社出版),之后撰写并未终止。8月9日写《牧场》,温和而凄凉地显示出对其死的提醒和其兑现承诺的决心。此篇加入之时,全书编排有所调整,并向深圳(中国)首次优秀文稿公开竞价活动投出书稿(于身后为 出版社出版)。8月中下旬,因某些变故,顾城似取消了死的决定,开始撰写《全书演义》。这一部分于新近投送件基础上他计划列其为“上篇”“下篇”“篇外”之后的第四部分,于8月30日与谢烨离开德国前后已写有一定篇幅,可惜除第一部分(见413页)外余暂时失佚。此次出版依据留有顾城百余处改字的印稿编辑。这一稿本并未终校,更未及进入打印投送替换已投送出的稿本。已投送出的稿本存有较多的输入错误,顾城曾说很多篇目都没来得及校对。

他应是曾打算好好地校看一遍的,但返岛后,由于不时产生不出版甚至烧掉这本书的想法,和如何出这本书的疑虑,这件事也就没能来得及进行下去。之前的送出稿本,作者临时将一些以为不适当或不确定的字句、段落及至篇目空去,此次斗胆将可见的原字原文补入,补入《魔鬼》《魔石》和《错乱》完整篇,因已无法询问作者,亦不可能完善当初取下时作者应是有心修整的缺憾,只能寄望于读者的辨析和理解了;惜手稿尚失佚(其笔改印件即投送印件),多处空字只好依然保持。全书插图24幅为原附图。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