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有人脉就有机遇

扬鞭东指即天涯,借问何处是我家?

冲动从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在打了一顿解气的鞭子之后,刘备付出的是亡命江湖的代价,在颠沛流离中远远地逃离中山国,再考虑重新找工作的事。

考虑到找其他工作实在太难,继续从军还算有点工作经验,而且这也是实现抱负唯一比较靠谱的道路,刘备带着他的兄弟们再度从军了。

好在乱世中,从军的工作一直有相当大的人才缺口,远远没有今天的大学毕业生参军这么艰难。刘备先后在丹阳(一作丹杨,今安徽宣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一带参加工作,随军作战,又立下了一些战功,终于重操旧业,当上了高唐县(今山东禹城西南)的县尉。

可惜好景不长。同样的职位,他同样没能干多久。

不同的是,这次不是政府不让他干了,而是起义军不让他干了。

也许是由于刘备在高唐县的县尉任上工作出色,也许是前任县令因公殉职有了空缺,他很快升迁为县令。但是年景不好,赶上这么个乱世,大家混口饭吃都不容易,很多人没饭吃就只好去造反。到最后,起义军的人数比他手下的地方部队多出了N倍,他这个由公安局长升迁的县令,维稳压力超大。

更加让人想不到的是,刘备居然被起义军赶出了县城。

别说是起义军鸠占鹊巢,刘备回不了高唐县,就是起义军主动把城池让出来,他也注定回不去了。丢城失地,这责任如果追究下来也够严重的。他只好再一次踏上逃亡的路途。

在这乱世之中,漂泊似乎是他的宿命。

对于逃亡的辛酸,刘备渐渐有了深刻的体验。为早日结束不愉快的逃亡生活,他决定去投奔一个猛人。

按理说,刘备这样一个资深流浪者兼畏罪潜逃者,是不招猛人待见的。但他相信,这一个猛人一定是个例外。

刘备如此有信心是有原因的。因为早在十多年前,他和这个猛人就有了不一般的交情。

这个猛人正是刘备的师兄公孙瓒。

当年大学毕业分别之后,刘备为找工作犯愁,公孙瓒师兄却是一点也不愁,他本就是个来镀金的公费定向生,打哪里来回哪里去,继续回辽西做他的公务员。

只是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当年的太守大人——公孙瓒的岳父,已经换成了今天的太守刘大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新人换旧人。要想获得新任刘太守的青眼,公孙瓒需要从头再来。

公孙瓒的确是金子,他又发光了,而且这一次更加光彩夺目。

不久,刘太守犯事了,作为犯罪嫌疑人被逮捕进京,听候中央政府处置。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原来的同事再不能与犯罪嫌疑人有任何接触。

但公孙瓒为了刘太守(这时候已经是犯罪嫌疑人刘某),拿出业余的演技,装扮成赶囚车的马夫,一路照顾犯罪嫌疑人刘某的饮食起居,端茶倒水,嘘寒问暖,不辞劳苦,千里迢迢从辽西一路长途跋涉到了京城洛阳。

为了一个犯人,你说这么做犯得着吗?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做的。甚至有人认定公孙瓒这么做也就是一场行为艺术。

不过即便是行为艺术,这哥们也真舍得下本钱,太让人感动了。

更让人感动的还在后边。

到了洛阳之后,犯罪嫌疑人刘某的罪名弄清楚了,政府对他的处罚是流放到日南郡。

日南郡在什么地方?顾名思义是在太阳南边,确切点说是在今天的越南中部,那可是相当的远。最可怕的是越南那个地方,在东汉时代根本就是千山鸟飞绝、万峰人踪灭的蛮荒之地。被流放到日南郡的人,不论你原来从事什么职业,身世有多么显赫,往往意味着有一个相同的结果——有去无回。

如果真是一场行为艺术,那公孙瓒的表演也该结束了。流放的是犯人刘某,公孙瓒大可不必陪着送死,回老家去继续当公务员,前途还是光明的。一路悉心照顾刘某到了洛阳,往日有多少深情厚谊、峥嵘岁月,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回去吧,兄弟你已经送得比较远了。

公孙瓒的确出了洛阳城向北方走去。出人意料的是,他在不远处的北芒山停了下来。

然后,感动世人的一幕出现了——公孙瓒拿出祭奠祖先的祭祀用品,摆在北芒山上,向着家乡辽西的方向,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双手捧起酒杯说道:“做儿子的时候我要尽孝,现在做臣子我要尽忠,因此我应该跟随刘太守到日南去。此去凶多吉少,在此向祖宗辞别。”(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瘴气,或恐不还,与先人辞于此)

公孙瓒说完向着遥远的家乡猛磕了几个响头,慷慨悲泣,转身而去,大有当年荆轲先生易水别太子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概。

不要说犯人刘某,所有见到这一幕的人都被感动得稀里哗啦一塌糊涂,认定公孙瓒是举世无双的忠臣孝子(忠孝可是那个时代的普世价值)。

随后,公孙瓒跟随犯人刘某踏上了前往日南的不归之路。

但公孙瓒终究还是回来了,不只是他,犯人刘某也回来了。回来的原因不是日南的可怕只是个美丽的传说,而是在路上发生了意外——犯人刘某得到政府赦免,不用流放到日南去了。

此后,公孙瓒声名远播,很快被举荐为孝廉(可说是货真价实的一个),从此升迁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短短几年之内,当刘备还在漫漫人生路上无尽地漂泊的时候,公孙瓒已经受封都亭侯,拜为中郎将,成为威震北疆的“白马将军”,是幽州一带的实力派人物。

几年之后,一代猛人曹操害怕带头大哥袁绍,而之前让袁大哥有点怕怕的人,却是他公孙瓒。

从上面的事迹可以看出,公孙瓒是一个相当重情重义的男人。当年他与刘备的结交,可以说是人以群分的一个注脚。

刘备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决定前去投奔公孙瓒。

公孙瓒此时又刚好处在用人之际(请注意这一点),见到老同学后,立即向中央政府上了一封表奏,举荐刘备担任别部司马。

这时的中央政府,随着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实际上已经成了董卓的政府。董卓看各地军阀不顺眼,各地军阀看董卓更不顺眼。但大家都是出来混的,深谙江湖规则,互相要给几分面子。

董卓先给了公孙瓒面子,加封他为奋武将军,蓟侯。公孙瓒就不能不给董卓面子,有什么事就给董卓打个报告,名义上承认董卓把持的中央政府。但也仅仅是通报一声走个形式而已,事情该怎么办还是由他公孙瓒说了算。

因此,公孙瓒让刘备出任别部司马,董卓没有不准的道理——准不准刘备都得上任,不批准只是给脸不要脸。

别部司马不再是县尉一类不入流的官职,而是不隶属某一郡的相对独立的中级武官,每年年薪一千石(郡太守是两千石),与县令相等。

刘备在老同学公孙瓒的帮助下,从此事业更上一层楼,成为国家中级干部。

刘备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积累人脉是有好处的。

不过,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刘备既然接受了公孙瓒的大礼,自然也要给老同学分忧。

刘备给公孙瓒干的活主要是带兵与袁绍作战。

因为此时的公孙瓒,与关东诸侯带头大哥袁绍之间的梁子已经结大发了。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