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假道伐虢第七
-
核心:假以势
1.伐虢为何需假道→单刀直入,难以立竿见影;
假手他人,可以事半功倍。
2.对方为何肯假道于我:
㈠曾受吾助
㈡受吾之利
㈢见敌之欺:①内敌
②外敌
3.对方不肯假道当如何:①强过
②灭之
4.本计何时不可用→敌强我弱
5.如何破解本计:①借而约之
②拒而攻之
假道伐虢
困
兑上
坎下
原典: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处在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受到敌人的威胁,我方应根据情况,因势而动,借机赢取战争。但处于危境中的小国,不会轻易相信我们。
《困卦》的卦象是异卦相叠,坎在下,兑在上。坎代表水,兑代表泽,水本该容纳于湖泽中,现在却离开湖泽而下渗,因此湖泽将干涸而受困,而水也因为离开湖泽,流散无归而自困,故称为《困卦》。因此本计引用《困卦》卦象的涵义,是说小国处于两个大国之间,有如《困卦》之势,受到敌人的胁迫,心里甚为微妙、敏感,不会轻易相信别人的话,所以我方应当“假以势”,使对方感觉到危机四伏,孤立无援,因此愿意接受我方的援助,而我则趁机取利,一举将其歼灭。
为何伐虢需要借道而不能直接进攻呢?因为单刀直入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借他人之手以攻之,有事半功倍之效。
明朝隆庆年间,高拱身居首辅,张居正为次辅,可居正不甘其下,想取而代之,但又不敢明目张胆与他为敌,最终只能找来搭档,东厂提督冯保,想借冯保之手除掉高拱。居正早知冯保与高拱积怨甚深,原因就是高拱一直瞧不起冯保,让陈洪援接替了本应属于冯保的司仪监的职位。张居正和冯保内外勾结,一直在寻找下手的机会。后来隆庆皇帝驾崩了,万历继位,冯保就利用自己是近侍身份,私传遗诏,命张居正和冯保代替高拱辅政,高拱因此被迫下台,只好归隐田园了。而张居正则雄心万丈地开启了他的改革事业,开辟了“万历新政”的中兴局面。有些事情自己做不了,有些却是自己不宜做,所以遇到此尴尬局面时,就不应该自己抛头露面,而应该物色一个更好的人选,通过第三方这条捷径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这叫做善于因人成事。
可假道伐虢有一个难题摆在面前,就是对方凭什么愿意把道借给我呢?
第一,曾受吾助。在对方落难蒙尘之时,我向他援之以手,慷慨解囊,帮助其脱离困境,对方必将对我感激不已,有求必应。
战国的时候,秦异人在赵国当人质,大商人吕不韦认为异人是奇货可居,就和他交往,而且三天两头对他不是赠金就是送玉,帮助他结交宾客,扩大他的人脉和名气,同时又带了很多财礼前去秦国游说,炒作异人,最终成功说服太子妃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儿子。一切搞妥之后,不韦知道不出意外的话,异人必将是秦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后来异人当上了秦王,即命吕不韦为相,因为是吕不韦一手将异人从阶下囚变为九五之尊,从屌丝升级为高富帅的,一切的一切皆拜吕不韦所赐,所以与他共享天下也不为过。助人为乐,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投资,特别是帮助穷困之人,投资小,风险低,效益高,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而富贵之人,一是不需你帮,二是不屑你帮,你帮了对方,他必以为你是有求于他,是想巴结他,他根本不会知道感激与回馈。
第二,受吾之利。“有钱能使鬼推磨”,对方不情愿借道给我,那就贿赂他,向他献予厚利,我就不信对方不会动心上当。
春秋的时候,晋献公想攻打虢国,必须经过虞国,献公担心虢、虞乃邻国,虞国不肯借道给自己,正纳闷之际,荀息献计说:“大王不是刚得到一匹屈地产的良马和一对垂棘的宝玉么?这可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啊!只要大王肯将它们作为诱饵,送给虞君,就不怕他不会上钩!他既然接受我们的宝物,就一定会借道给我们,到时候我方消灭虢国返回时,就出其不意也把虞国消灭掉,这样,宝贝又回到大王的身边,不仅没有损失,还能得到两个国家的土地。”献公闻言,赞不绝口,最终果不出荀息所料,献公一箭双雕,同时吞并了虢、虞两国。所谓“无功不受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双手接受了别人的贿赂,就必须得放下道德与良知,为其办事。官商勾结的开始,则始于官员摒弃底线,接受奸商贿赂的那一刻,因此愿意充当其“保护伞”,为对方撑腰,开后门,批项目,有求必应。
第三,见敌无欺。而敌人亦有内敌和外敌之分。
甲,内敌。对方的国家如果有权臣作乱,君主不能奈其何,想借用我方的兵力剿灭他,我就乘机带兵进入对方的境内,帮助他平定叛乱,而后攻下他的国家。
春秋的时候,潞国鄷舒篡权专政,朝野皆侧目。有一次,潞国国君和臣子在玩打弹的游戏,结果被鄷舒伤到眼睛,可鄷舒居然不以为意,连句道歉的话都没有,毫无臣子之道。潞君不堪其辱,于是秘密写信给晋君,希望晋国发兵相救,讨伐逆臣鄷舒。伯宗觉得这是千载难逢之机,遂向晋景公进谏道:“如果干掉鄷舒,吞并潞国,而后乘机兼并邻国,尽据狄地,则可以开拓我方西南的疆域,充实我方的兵赋,实乃天赐良机,一举数得。大王不可错失机遇啊!”伯宗的一番说辞令景公茅塞顿开,晋师就打着讨伐叛贼的旗帜进军潞国,先搞定了鄷舒,既而连潞国也一起拿下了。“清官难断家务事”,所以内政问题最好不要上升为外交问题。内政矛盾解决不了,最多是改朝换代,如果上升为外交问题,那极有可能是亡国灭种。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结果让满族统治了汉族;台湾问题也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即使用武力解决问题,那也是中国人的领土,不会丢;如果台湾当局引狼入室,勾结外敌对抗大陆,纵然成功了,那也将面临亡国灭种之灾。
乙,外敌。对方受到外敌的威胁,难以抵御敌国的入侵,因此向我求助,我就顺势帮其共抗外敌,而后再趁机将其消灭。
东晋的时候,桓温带兵攻打燕国,燕国自知不敌,只好向秦国求救,并答应将虎牢关以西的土地献给秦国。苻坚得报,即刻召集大臣商议,群臣大多数不同意援助燕国,因为以前桓温攻打秦国之时,燕国是袖手旁观,只有宰相王猛力排众议进谏说:“如果不援救燕国,燕国必将被桓温吃掉,而桓温势力增强,对秦国不利,这也是大家不愿见到的。所以不如联合燕国共同抗击桓温,一可击退桓温,二可劳敝燕国,最后我们趁燕国元气受损之际,一举消灭对方。这不是两全其美么?”苻坚闻言大喜,遂依计而行,将桓温打败,于是向燕国索取土地。没想到燕国耍赖不答应,这正中苻坚下怀,给他出兵攻打燕国找到好借口,最终燕国被秦军占领了,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当面对强敌时,最好是转移其打击目标或引友杀敌或令其后院起火,不要轻易求救。当你将脆弱展示给盟友时,你也命系于他,而且是更直接,就像有人要劫你钱,你求救于别人,别人是将盗贼赶走了,却要趁机劫色或者要你命,可谓因小失大。
而我借道,对方却不肯应承,又当如何是好?
第一,强过。我在没有得到对方允许的情况下,强行通过他的地盘,对方必怒而阻拦我,这样我则可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地讨伐对方。
春秋的时候,晋国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庄王遂答应出兵援救郑国,为了组织强大的阵容,楚庄王决定派人联络齐国,共同出兵抵抗晋国。可是去齐国必须经过宋国,宋、楚关系不是很好,庄王担心宋国不肯借道,可强行通过又有失道义,实在是左右为难。庄王正无计可施时,婴齐向楚庄王献上一条妙计,他知道无畏和宋君有仇恨,于是向庄王举荐让无畏出使齐国,无畏路过宋国时,必为宋君所杀,这样便有了攻打宋国的借口了。庄王依计而行,将无畏改名为申舟,也不给他借道文书,直接派他出发。申舟途经宋国时,由于没有签证,结果被吏役所拘留,送与宋君处置。无畏虽然改了名字,但宋君还是认出他的容貌,因此生气地把他杀了。庄王闻讯,即以私杀楚国良民为由,率军攻打宋国,强行过境。所谓的强过就是故意找茬,凌辱对方,如果对方在我铁骑的蹂躏下,尚能忍气吞声,我倒也不会赶尽杀绝;若对方奋起反抗,这正中我下怀,可以趁机将其一网打尽。
第二,灭之。我发兵偷袭对方,把它一举攻下,那么他的道路成为我的地盘,我的地盘我做主,又何须再低三下四地向别人借道呢?
春秋的时候,晋文公打算要分兵攻打卫国和曹国,可郤縠却进谏说:“主公分兵伐卫、曹,不若先攻下卫国,而后再出兵攻曹。可攻卫之前,却要打着讨伐曹国的旗号。”文公问道: “这是为何?”郤縠回答道:“伐曹必经卫,而曹、卫正交好,我方向卫国借道,对方必不答应,而我军却可趁机从南河渡过,出其不意,直抵卫境,一举克之,而后趁势攻打曹国。曹伯一向不得民心,再加上慑于我军打败卫国的威望,必为我军所破无疑!”文公觉得郤縠的分析很有道理,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真如郤縠所料,晋军顺利拿下卫国之后,又成功攻克曹国。两军结盟时,必知唇亡齿寒之理,故必生死相依,因此我攻打其中一方时,一要出其不意,使对方防不胜防;二要速战速决,使另外一方无法与之联手,合兵一处。而当其中一方被我攻克时,另一方孤立无援,亦难以苟存。
而假道伐虢的计谋何时不可用呢?借道之人,当胁之以势,也就是强者对弱者。故己弱而敌强,则不可滥用本计,不然必将害人害己。
春秋的时候,蔡国和息国关系很好,只因为息侯的夫人经过蔡国,没有被用上宾的礼节对待,息侯见夫人受到怠慢,极为生气,决定为夫人出出恶气,好好教训蔡国一顿。息侯与楚国密谋,令楚王发兵攻打息国,息国假装难以抵挡就向蔡国借兵,等蔡国出兵支援息国的时候,息国就和楚国联兵攻打它。楚文王高兴地应承了,结果可想而知,蔡军几乎全军覆没,蔡侯也沦为阶下囚。可蔡侯难平心中之怨,于是私下告诉楚文王说息夫人乃绝色美女,见者必黯然销魂。文王本乃好色之徒,听他这么一说,即垂涎三尺,遂设下宴席邀请息夫人给自己献酒。文王一见则动了色心,因此设计擒获了息侯,夺其妻而灭其国。这个世界本就是弱肉强食,如果弱者尚不能团结起来抗衡强者,而是自相残杀的话,那么在残杀中,自己的实力则会削弱,同时也省去了强者的很多心思;二是弱者越倒下,自己越容易成为强者的下手目标;三是当自己“一枝独秀”时,若受到强者攻打,则必求救无门,只能坐以待毙。
而如果敌人想用假道伐虢的计谋对付我,我又当如何应对呢?
第一,借而约之。我可以借道给对方,可在我的地盘上,对方一定要听从我的安排,不可以违背我的意愿。否则,后果自负。
民国的时候,红军由于“左倾”思想的错误影响,导致与国民党交手时,损兵折将,形势岌岌可危,被迫进行长征。可蒋介石哪会错过斩草除根的大好时机啊,派人一路穷追,并且命令全国各地方军帮助歼灭。红军到达云南时,云南军阀龙云也得到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命令,可龙云识破这是蒋介石假道伐虢的计谋,想借着围剿红军的机会,趁机将力量渗透到云南,削弱自己的势力。龙云也不是吃素的,他即刻向蒋介石请示,中央军进入云南境内时,应当在他指定的路线上走动,否则,伤亡自负。蒋介石不得已听从了,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红军就凭借他们双方的疑虑,巧妙跟他们周旋,并顺利脱身虎口。蒋介石虽贵为国军总司令,可进入云南境内时,也不敢明目张胆,而是要先征得龙云的同意,说明他对他还是有所忌惮的,不敢在对方地盘上撒野。龙云正是猜透他的这一心思,所以才敢强势跟对方提条件,令中央军不敢肆意妄为的。
第二,拒而攻之。我假装借道给对方,而后伏兵以待,对方以为我上当了,防备之心必下降,而我则出其不意,纵兵逆袭对方。
东汉末期,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手对付曹操,当时刘备尚无安身之地,孙权遂将荆州暂借与刘备容身。可谁知刘备竟据而不还,东吴多次派人催刘备交还荆州,刘备总是以各种借口推托了,后来实在不好意思含糊推辞,遂称等自己攻下西川,便拱手奉还荆州。周瑜闻讯,就想用假道伐虢的计谋,把荆州夺回来。周瑜派人向刘备说,东吴愿意帮助刘备攻下西川来换取荆州,只是途经荆州,刘备必须借道让吴军通过,等刘备率军迎接自己时,再趁机杀他个措手不及。周瑜此番用意又如何能骗过孔明,孔明将计就计,先让刘备答应下来,而后设下伏兵,等周瑜领兵赶到时,即命伏兵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将吴军团团围住。周瑜无计可施,阴谋再次落空。借道时,关键是要“假以势”,使对方丧失安全感,从而接受我的援助。周瑜的失策便在于,西川并没有威胁到荆州,或者说刘备至少没有被西川吞并的危险,所以他的巧言难以蒙蔽对方。
大侠点评:假道伐虢,是借势之计。我假装向甲借道,而后夺取甲的地盘或者消灭乙后一起把甲也给消灭掉,然而不以势胁之,对方必不信任而不借道给我,因此我必须让对方感觉到危机感,四面楚歌,从而接受我善意的救援和保护,不起疑心而借道于我,如此,攻取甲或者乙皆乃易如反掌之事。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