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请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
-
“从现在开始,我要活出自我来!”
“为什么想这样生活?”
“因为不想被世间万物支配,只想我的人生我做主。”
“那么你对你自身又了解多少 ?”
在乔布斯说“我们要倾听内心的声音”这句话之前,我们也无数次地听过与之相类似的话:相信自己,答案就在心中!所有的一切都由自己掌控……
当然了,有时候内心萌发出来的感受,是非常有用的。可是,要怎么样去辨别它的真伪呢?经过内心的多番思索后,依然还是想通过自身来寻找答案,那只能是更危险。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也通过了层层筛选,最终进入了大公司工作。本想有一番作为,可一年之后他就陷入了新选择的苦恼中。
“不管怎么样,感觉这都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他说。
他想从事与自己专业完全无关的唱片企划工作。在很早以前,他就收集过各式各样的唱片,并且在音乐方面他也有很高的造诣。只不过,现在他是想把它当作事业来奋斗,而不是停留在个人兴趣上而已。但是促使他把想法变成现实,却是因为同事的一句话。
同事说:“以你的才能和热情,就算是在唱片企划领域,也能过得风生水起。”
这句话长久地留在了他的心里,并开始生根发芽。并且因为他是公司的初级职员,经常会无缘无故地被卷入到职场斗争当中,所以,最终他决定辞职。
“我想过很多次,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为了知道它,我开始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在某一瞬间,好像真的有声音从内心深处传出来似的。”他说。
同事无意中的一句话,与他自身的梦想相结合,最终变成了他的心声。我劝诫他说,再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认真地去观察一下自己的心声;也曾告诫过他,这也很有可能是一种幻听。
“如果这个不是真正的心声,只是瞬间的欲望,那也只能是本人才能知晓。所以,想倾听心声的你是不是有必要进行一下自我观察?”我如是提议。
无论是谁都喜欢听顺耳的话,这种倾向一旦膨胀,就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感觉真的听到了自己的心声。可是,心声绝不能用这种方式来倾听。没经过长时间思考和自我观察而听到的“心声”,不过是欲望以心声的形式发出来的幻听罢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不顺从自己心意的时候吗?一直以来,我们可以说都是“顺从”自己的心意而生活。所以,这反而更令人担心,因为“自己”本身很难完全保持中立或客观,想从自身寻找答案,稍不注意就会演变成一场满足自身欲望的赌博。而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人们又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和错误的行动。所以,“客观地看待自己”这句话,反而蕴含着从自身寻找答案是不可行的警告的意味。
这么说来,我们应该从他人身上找答案,是吗?这个答案既不能从自身寻找,也不能从自己身边的人寻找。我们要综合地考虑各方面因素和条件,客观地看待自己和社会,在综合的、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中寻找答案。小心点儿,自己绝对不值得信赖!不要从自身寻找答案,应该把自己当成是第三者,以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观察自己。
“成为自己的主人,就能成为生活的主人”,这句话经常被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受他人摆布,但是这里的“主人”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想做自己的主人,就会产生“主权观念”,主权观念一旦产生,“执着”必然紧跟而来,最终导致自己被欲望和本能控制住;本意是想做自己的主人,到最后却变成了“欲望的主人”,也很容易让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行动。尤其是在极度悲伤、极度愤怒的情况下,自己更不可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再没有比让悲伤和愤怒主宰了自己的思维更危险的事了。
不以主人身份自居,而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对待,情况又会如何?像旁观者一样去观察自己,就能做到客观地看待自己。作为主人会让自己深陷欲望和执着的圈套,做出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行动;反之,作为观察者就能让我们发现欲望产生和消亡过程。如果能管理好发展中的欲望,那么最终也就能克服它。不仅如此,观察者的态度也能让我们客观地看待自身与社会,而且还能培养我们同时看事物的全局性视野。如果能做到同时观察自身与社会,那就能避免因欲望和执着蒙蔽双眼而看不清社会发展趋势,或是被社会耍弄而不能掌握主动权的愚蠢事情的发生了。
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状况打交道,每种状况或多或少都会带给我们一些影响,有高兴、希望,也有悲伤、挫折。但是请不要忘记,被这类情绪左右之下做出的判断和行动只能把我们引向更加糟糕的境遇。过度的兴奋会导致判断错误和行动盲目,而灰心与绝望则会导致做一些消极的、自嘲的行为。人们的内心就是这样,时时刻刻地因外部环境影响而变得摇摆不定。如果自己的感情不是源于自身,而是外界,那么感情的主宰者就不是自己。
请客观地看待自己。这样就能如流水一般,尽力去做每一件事。我们不能感情用事地去应对遇到的每件事。专心做每一件事,但不要执着于结果。享受做事的过程,结果如何都不再重要。这对观察者来说虽然平淡无奇,但却幸福无比。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