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儿童教育 > 与爸爸一起成长:父教的意义与方法 > 第 4 章 爸爸是孩子人生旅途的领路人
第4节 爸爸应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应对意外

每一个做父母的人,对孩子都倾注了全身心的爱。但是,当今社会中有很多不适合孩子接触的东西,尤其是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父母所始料不及的,孩子的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危险与困难。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受意外伤害的程度,爸爸有必要教孩子如何应对意外,给孩子做好预警,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早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使孩子自觉树立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学会规避各种危险。这样,当危险或意外来临的时候,孩子才能够自救,才能好好保护自己,从而安全顺利地成长。

涛涛七岁了,是爸爸妈妈的独生宝贝,所以爸爸妈妈非常宠爱他,什么不太安全的事情都不会让他做,生怕有什么危险。像游泳、踢球、爬山等一些运动,爸爸妈妈都不肯让涛涛去做,平时总是将他带在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一个周末,涛涛在家里写作业,爸爸有一个重要应酬出去了,外公突然打来电话,说是外婆生病住院了,要妈妈马上赶过去。妈妈就告诉涛涛,要他好好在家里写作业,自己一会儿就回来,涛涛答应之后,妈妈就匆忙地走了。妈妈走后不大一会儿,涛涛就写完作业了,这时他感觉有点热,还出了汗,就想洗个澡。于是他来到洗澡间,打开水管,将浴池放满了水,然后就跳进去了。谁知,还没顾上好好的洗一洗,涛涛的身体没有控制好平衡,就突然脚下一滑,一下子跌倒在浴池里。这时他想站起来,但浴池里的水太多了,他控制了不自己的身体,便又跌了下去。他急得用双手在水里扒,但浴池又太滑了,他什么也抓不住,他又急得喊叫起来,但一张口就连喝了几口洗澡水,鼻子也出不来气,这时涛涛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就在这时家里的大门“咣”的一下开了,爸爸从外面回来了,涛涛听到门的响声,就拼尽全力在水里“扑腾”了几下,这时爸爸听到洗澡间有异样的响声,就马上奔了过去,看见涛涛在浴池里挣扎,就马上将他抱了起来,使涛涛脱离了危险。

事后,爸爸感觉这事不妙,如果自己再晚回家一会儿,孩子岂不就有大危险了?涛涛这么大了还不能一个人在家安全洗澡,那将来到外面游泳馆等地方怎么办啊?他该怎么游泳或洗澡啊?还有,万一在什么地方遇上了大水,岂不是要被淹死吗?想到这里,爸爸才意识到一定要帮涛涛学会游泳,让他掌握最基本的自救常识。于是,第二天,爸爸就带涛涛去了游泳馆,教他学游泳,同时也给涛涛讲了水中的各种突发情况,以及应付的方法,并手把手地教给涛涛一些技巧。这样,在爸爸的教导之下,涛涛很快学会了游泳。以后,他在洗澡或游泳时,再也没出现过危险,这时爸爸终于放心了。

虽然每个爸爸都想让孩子安全地成长,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却常常有遭遇危险的可能,大人再美好的愿望也不能阻止意外的发生。只有教给孩子一定的安全知识,从日常生活、游戏训练等活动中,学到顺利逃生的技能,孩子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教给孩子正确全面的安全知识,是爸爸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据统计,在我们国家每年意外伤亡的孩子,比如跌落、车祸、窒息、火灾、溺水、中毒等,占死亡总人数的50%左右。调查统计发现,我国每年因自行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就有27000多次,而这些事故约有三分之一发生在15岁以下的孩子身上。据英国的一家媒体报道,英国每年约有40000多个孩子受伤于交通事故,其中约有49%的孩子年龄只有10岁以下。如此多的交通事故,如果父母及时教给孩子交通安全知识,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对于骑自行车的孩子来说,爸爸一定要经常检查孩子自行车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还要多提醒孩子骑行一定要与其他车辆保持适当的间距。另外,调查还发现,约有60%孩子的安全事故是发生在家的周围,比如,有的孩子在家里触电身亡,有的因液化气泄露或煤气而引起窒息,有的孩子从楼梯或家具上摔下来,等等。可见,生活中处处隐藏着危险,但如果爸爸有很强烈的安全意识,也许一些意外就不会发生了。

培养孩子的逃生自救能力,让孩子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培养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危急时,孩子能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但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不舍得让孩子做,尤其是家里用的电器、炉具等一律不让孩子接触,以为这样就保证了孩子的安全,殊不知,这样孩子也许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是安全的,但离开父母之后遭遇危险的可能性会更大。还有的父母,担心孩子的安全,不但放学后还不允许孩子出门和小伙伴玩,而且上学放学都要亲自去接送,这样使孩子长大后一个人也不能涉足社会上,而且遇到危险的时候没有能力脱身。所以,只有早些教导或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使孩子自身的安全系数增高。因为那些懂得自我保护的孩子,遇到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时,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也可以分辨哪些现象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从而及时想办法解决,使自己不受到伤害。那么,好爸爸应从哪些方面教孩子自我保护,应对以为事故呢?

1.告诉孩子与陌生人保持距离。

对于时有发生的拐卖儿童的案件,爸爸一定要提高警惕,提前告诉孩子,社会上所存在的种种不良的现象,让孩子学会判断,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坏人。比如,当一个可疑的陌生人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接近他时,一定要留心,无论对方送给他玩具还是给他食物都不要接受,更不能听他的话或跟他走。这时让孩子懂得应急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爸爸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教孩子掌握基本的应急措施,万一被坏人强行带走,要懂得找机会逃脱。学会打报警电话,或是找机会逃跑。那么,当孩子在遇到危险和意外的时候,不至于束手无策。

2.告诉孩子如何求救。

爸爸应及早告诉孩子,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危险时,要及时求救。找警察是最基本的常识,但如果警察一时来不到,孩子就不会求助于任何人,也是不行的。这时多一个机会,就多一个希望。因此,爸爸需要提前告诉孩子:能帮你的人有很多。比如,当他在公园、学校、商场、路口、电影院等地方遇到危险时,这里的工作人员或者路上的行人也都可以帮助他,只要他及时求助,就可以减少受伤害。

3.居家安全隐患也要告诉孩子。

平时待在家里也有很多安全隐患,特别是孩子对家里的安全隐患,总是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和预见性。因此,爸爸应将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早些告诉孩子。

比如,家用电器的开关、插座都潜伏着一定的危险性,告诉孩子各种家电的安全使用方法与应注意的事项。还要告诉孩子,在不了解使用方法的情况下不要乱动一些物品。比如,一些药品、化学物品、易燃物、易爆物等,还有煤气与炉具的安全使用方法,以防天然气中毒或爆炸等危险。孩子天生好奇、好动,有好多事情爸爸都要多提醒。

4.让孩子懂得安全交通。

红灯停,绿灯行,不要横穿马路、不要逆行等,这些最基本的交通标志和规则都应该尽早教给孩子。爸爸带孩子出去时,要让孩子记住走人行横道,不要在马路中间玩,过路口时看红绿灯等,还要让孩子知道如何躲避汽车,当车辆从后面开来时不要惊慌,赶紧避到近侧的路边。培养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一定要对孩子反复强调,也可以在家里利用图片和儿歌等形式演示给孩子,等孩子一一记在心里后,才会避免出现交通事故。

5.教孩子一些简单的医疗常识。

在日常生活的磕磕碰碰中,孩子免了不受伤,比如划伤、烫伤、骨折、脱臼等。对此,爸爸可以教给孩子简单的医疗常识,使孩子一个人受伤时可以做自救处理。比如,烫伤后,一定要先用冷水降温,并清洗伤口处,此后再找对应的药物敷上;如果不小心划伤了,一定要先止血,如果是小伤口,可以先用手按捏一会儿,等血止住了,再去上药及包扎;如果是一胳膊或腿部骨折和脱臼了,就不要随便动,可以电话求助他人,等专业医生来进行处理。对于这些情况,为了使孩子记牢,爸爸可以通过角色游戏的方法,演练给孩子看。可设计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境,通过多次演练,使孩子逐渐掌握要领。

6.遇到坏人,要大声呼救。

爸爸要告诉孩子,当他一个人在外面遇到坏人时,一定要大声呼救,故意吸引周围人注意。呼救声越大,吸引的人越多,就会越引起旁人的注意和警惕,让罪犯难以将你或你的东西劫走,也争取了得到救助的可能。

7.防火灾教育,爸爸也要做。

告诉孩子,遇到火灾时,要大声呼喊报警。同时,自己赶紧逃生,也提醒别人远离危险。并且,还要告诉孩子不要充当救火小英雄,因为他还没有灭火的能力。有心的爸爸,最好能教孩子一些逃生的技能,平时还要告诉孩子,多注意电台、电视台宣传的防灾自救知识,使孩子学会若干自救手段,少受到伤害。

8.环境防灾也很重要。

比如,乘坐电梯突然停电或出现故障,这时要知道哪里是事故按钮,从而及早做好防范。乘坐大型公共汽车时,如果出现了意外,就要注意“太平门”字样,因为这里是车上特备的紧急疏散门。这些都要早些告诉孩子,使孩子提高防灾意识。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