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春风
-
就在赵建国回到家乡吴桥办厂的这两年里,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先是中国经历了“八九”风波,接着又是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阵营”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当时,社会上甚至包括党内一部分干部,都对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认识不清,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勇敢地站出来,力排众议,拨正船头,引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驶向光明的彼岸。
于是,1992年年初,邓小平先后途经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行程几千公里、历时一个多月。这位伟人一边调研视察,一边发表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新观点,后来被人们统称为“南方谈话”。
其中最著名的观点是,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国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等。
邓小平的讲话振聋发聩,强调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著名论点,这句话如同三月的春风,让赵建国从心里感到浓浓的暖意。
原来已经准备告别江湖的赵建国又重新抖擞精神,他对朋友们说:“邓小平他老人家都七十多岁了,还在为国家操劳,我这个刚刚四十岁的人,怎么好意思回家养老,从此不工作了呢?”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鼓舞下,赵建国准备把已经散了的“建国木器厂”这块牌子重新挂起来,继续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
这个时候,赵建国在吴桥开厂也已经两年多了,吴桥的企业也在干,但是,要想把事情做大,做出国门,做成国际化企业,就必须回到北京,他要让北京的家具同行们知道,他赵建国又回来了。
赵建国回到北京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原来的厂址那里,去拜访了房东。房东一看见赵建国,大老远就迎了过来,他说:“你的合同到期之后,这个地方我也舍不得租给别人,你走了两年多了,这个地方一直空着呢!”
赵建国不解地问:“为啥不租出去?”
房东说:“我就知道你早晚会回来的,别人来看场地,我就要他5万、10万的,都让我给要跑了,我这个地方就想租给你赵建国!”
赵建国听罢哈哈大笑,他在这里干了五年,跟房东、跟周边的邻居都处出了感情,村里人也从不把赵建国当成外人。村里有什么事情,大喇叭一喊,赵建国第一个响应,因此赵建国在这个村子里人缘非常好。
这个房东怀念赵建国的原因还有一个,因为原来这个场地是一片垃圾场,每当夏天,这里就臭气熏天。赵建国来了之后,平整了垃圾场,又盖起了厂房,不仅改善了村里的环境,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所以村里的人都舍不得他离开。
现在听说赵建国还要回到这里来,继续办厂,房东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不过,赵建国这次回来租房子,他租的地方已经不再是空空如也的垃圾场,这两年,房东陆陆续续地盖了60多间房子。
赵建国对房东说:“我现在来租,可不是租您的空地,我看这里已经盖起了房子,我租您的房子,看您租给我多少钱合适?”
房东说:“租给您,我还能要贵了吗?这样吧,连房子带地皮,我一年要你17000,你看怎么样?”赵建国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老房东果然很讲交情,60间房子只要17000的租金,已经是非常便宜了。
时隔一年多的时间,赵建国又一次把“建国木器厂”的牌子挂在了大门口,这次是赵建国的二次创业。
这些年来,赵建国在商海中摸爬滚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一次回到北京,他知道,建国木器厂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拉开创业的帷幕。这个时候的赵建国,信心满满,因为党的政策已经让他看到了希望。
这个时候的他,毕竟跟刚刚从学校辞职的时候不同了,那个时候的他,白手起家进行创业,现在的他,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并且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经过了七八年的摔打和磨炼。
这一次,迎接赵建国的,是阳光明媚还是险风恶浪?赵建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自信,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具备了迎风弄潮的胆略与气魄。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