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职场励志 > 大商之道:企业经营方法和管理技巧 > 第 4 章 跟着我赵建国,一定让你赚!
第1节 真心捐献遭冷遇

2014年初春,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走访了已经退休的杨渭源老先生。杨先生精神矍铄,他原来在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赵建国的事业刚刚起步,是杨老先生最早发现了集美家居而这一商业新锐力量,并且是他最早对赵建国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回顾赵建国一路走来的过程,杨老先生非常感慨,想当年,赵建国创业的道路,可谓筚路蓝缕,杨老师说,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北京人》杂志上,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件令赵建国感到非常难过的往事。

1988年的时候,赵建国经过几年的奋斗,已经成功地挣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个时候,他的手里有了几十万元,腰杆子也硬了起来,有一种功成名就的感觉。

赵建国是一个重视承诺的人,在他当初下海的时候,曾经对四十中学的老领导说过,“我赵建国去做生意,不是为了我个人发财致富,我这辈子最大的理想就是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点事儿。”现在,他的创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是该兑现当初诺言的时候了。

基于这个想法,他写了一个提案,然后又把提案交到他的娘家人——北京四十中学校长的手里,希望通过校长,将他的提案交给北京市教育局,希望把自己的企业捐献给北京市教育局,以后利用自己的企业实现的利润,创办一个教育奖励基金,对那些献身教育事业,并且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

赵建国自己做过老师,他深知当老师的不容易,一个好老师如同一个优秀的园丁,一个园丁可以培养出一大片森林。

赵建国的提案交上去以后,他一直都在等待着结果。一连过去了好几天,这几天赵建国的心情一直忐忑不安,因为他不知道教育局方面会给他一个怎么样的答复。

时间在等待之中静静地流逝,大概过去了十天左右,四十中学的校长助理和教育局的一个处长,把赵建国找到了教育局,跟赵建国商榷他在提案中说的问题。

来到教育局之后,赵建国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当时,经过几年的创业,建国木器厂的家底能值20多万,同时,他手里还有20万现金,加上其他的一些库存,企业总计价值有50万左右。

赵建国希望北京市教育局利用他的这部分钱,成立一个教育奖励基金,让他继续管理企业,企业的创收进入教育奖励基金。他向教育局承诺,前三年,每年保证向教育局提供不少于10万元的教育奖励基金。

他准备用3到5年的时间,使这个基金的总量达到100万元以上,7到10年之后,每年向教育局提供不低于100万的指标,这是赵建国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也是他对教育基金设想的长期、短期、中期的三个目标。

为了达成这个神圣的目标,赵建国希望教育局给他一定的权限,每年收益中的10%由他来支配,奖励有功人员,这样,企业也有发展的后劲儿。同时,他还可以给教育局立下军令状,如果不能完成预期目标,他赵建国就引咎辞职。如果因为他经营不善,导致教育基金受损,出现亏损,赵建国就用自己的家产抵偿。

我们现在看起来,赵建国为了创建教育基金,可以说是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气,如果干不好,他不仅要献出自己的工厂,同时还要押上自己的家产。

可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公益、慈善的了解几乎为零,所以,赵建国的举动不仅没有感动教育局这个“上帝”,而且还招来了一片嘲讽之声。有人认为赵建国是在沽名钓誉,也有人认为赵建国这么做,就是为了出风头。

教育局负责接待赵建国的处长对他说:“你要想清楚,如果你现在把企业捐献给教育局,这个企业就不是你的了,这个企业赚的钱也不是你的了,你知道吗?”

赵建国说:“我当然知道啊!”

那位处长说:“你是说,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的情况,你要用你自己的家产来抵偿,是这样吗?”

赵建国说:“这个条件是我写的,我当然清楚,我是这样说的,没错!”

处长又说:“你这么做,你家里人知道吗?”

赵建国说:“我们家的事情我说了算,何况我妻子本人也是教书的,这件事是我们夫妻一起商量好的。”

处长又说:“这个企业你既然捐献给我们教育局了,我们可以让你继续负责管理,也可以让别人来负责,至于是不是由你来继续经营,这个我不能答应你。”

赵建国据理力争:“我把企业捐献给教育局,不是因为我干不下去了,而是我想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做点事,我坚持继续管理这个企业,不是因为我没有地方混饭吃,而是因为我懂得这个行业,这个企业在我的手里,我能保证它的盈利,干不好,我引咎辞职!”

处长说:“如果万一企业干不好,你也不走,那我们怎么办?如果干赔了,你说你用家产抵债,那你万一抵偿不起怎么办?”

面对处长的咄咄逼人,赵建国听了,气得血往上涌,他说:“处长,我是好心好意地来跟您谈捐献企业的事,您这么说,不是把我当成赖皮了吗?我赵建国堂堂七尺男子汉,吐口唾沫都是钉子,我既然要捐献给教育局,就是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回馈教育系统对我的培养,您这么说话,真的太让我伤心了!如果您用这个态度对待我的话,那这个企业我就不捐了!”

赵建国气冲冲地走出门去,那个处长在他背后说了一句话:“这个人,是不是有精神病啊?”这一刻,赵建国的心被一种深深的伤害所填满,自己的一片赤诚却换来了怀疑、嘲笑和误解,他收回了自己的决定,这个企业还要自己干下去。

这件事已经过去许多年,至今赵建国想起当年的往事,仍然耿耿于怀。他在想,一个人想干点好事,怎么就那么难呢?后来,赵建国准备捐献企业却遭遇拒绝的事情被杨渭源听说了,杨先生就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北京人》杂志上。

赵建国有一种“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性格,他想要做的事情,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扛过来。后来,他的企业虽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但是,他曾经说过的,要利用7到10年的时间,为北京教育事业提供100万奖励基金的目标早已超额实现了。

赵建国想,如果当年把自己的企业捐献给教育局的话,那么,现在北京教育局的旗下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庞大的集团公司,这说明赵建国当年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经过这件事之后,赵建国懂得了一个道理,很多问题是因缘使然,因缘不到的时候不能强求,凡事都要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