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父亲的冤枉

赵建国在插队的地方受了委屈,干脆回到了家里。这个时候,他的父亲得了肝病,后来转成了癌症,家里需要有人照顾。

赵建国的父亲身体本来很好,怎么会突然得了癌症呢,这个事情的起源,还要从1951年赵建国的父亲进城的时候说起。

当年,赵建国的一个叔叔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国捐躯,他们家是烈士家属,他的父亲也追求进步,很早就加入了共产党。

1951年,北京加快建设步伐,赵建国的父亲响应国家号召,进城务工。但是,由于当时各项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赵建国父亲的组织关系就没有及时转入北京的单位,再加上当时的交通也不发达,从吴桥到北京,虽然地理距离并不遥远,但是要回去一次,也需要一天的时间,赵建国的父亲在新单位整天忙着上班,没有来得及回去办理组织关系。

他万万没有想到,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疏忽,竟然给他以后的生活埋下了祸根,竟然成为他“脱党”的罪证。

1967年,“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今天这个走资派被打倒,明天那里又揪出了反革命。赵建国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木匠,世代贫农,他以为,这场革命是针对那些当官的、有学问的人,自己几代都是贫下中农,有什么可怕的呢?

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天早上,赵建国的父亲刚刚来到单位,就看见大门口贴着一张写着“打倒脱党分子赵某某”的大字报,他还没有来得及细看,就被人带上了一顶尖尖的高帽子,用一根绳子牵着,被拉到街上去游街,然后被拉到一个高台子上接受批斗。

赵建国的父亲虽然是一个最底层的工人,但是,他把自己的尊严看得比生命都贵重,干了一辈子木匠,从来都不肯把公家的钉子往家里拿一根。现在,一下子变成了万劫不复的“脱党分子”,他说什么也想不通,他想找一个地方评评理,自己离开家乡,是来建设首都北京的,又不是跑到台湾去投靠国民党,难道建设新中国也有罪吗?可是,当时的社会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一个工人又能到哪里去评理呢?

挨了批斗之后,他回到家也没有告诉家人。只是一个人在心里闷闷地生气,最后在郁闷中积劳成疾,得了肝病。

赵建国和姐姐从街坊的口中探知了父亲得病的原因,他们俩带着菜刀,找到父亲单位的革委会,在那里大闹了一场。因为赵家是烈士家属,再说,无端地批斗一个工人,他们也感到理亏,于是大家都矢口否认,说从来都没有批斗过赵师傅。

赵建国虽然替父亲出了一口恶气,父亲的“脱党问题”也从此不了了之,无人再提。但是,那场批斗在他父亲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创伤,身体的创伤容易恢复,可心里的创伤却没有那么容易好。

再加上赵建国的父亲性格内向,没事儿的时候,总是会想起自己无缘无故遭受的委屈,他越想越难过,后来肝病转化成了肝癌,病情越来越重……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