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序言
-
特立独行的时尚大帝
无论是谁,只要多花一点时间了解一下卡尔,都不难发现他是个活在当下的人。当然,这里说的是“真实的”卡尔——那个总是藏在墨镜后面观察着世界,却把自己伪装得天衣无缝的家伙。不过要是对卡尔的百变性格多一点了解,也许就会知道,卡尔对于18世纪巴黎的沙龙文化了如指掌。在这个由上流社会女性主导的圈层中,活跃着黛芳夫人、莱斯皮纳斯小姐甚至帕勒泰恩公主等声名显赫的人物。她们的书信、生活方式,她们罕有的机敏睿智以及过人的社交才能,都激发了卡尔的无穷想象。
每次见到卡尔,哪怕只是在电视上看到他,都会被他的超乎寻常的沉稳所震撼。他特别擅长与对手进行面对面的激烈交锋,这种竞争方式一度是沙龙文化的核心。卡尔的善战似乎遗传自母亲——一位与卡尔一样犀利睿智的女性,一个总是被卡尔提起的人(继续看下去就知道了)。卡尔总是妙语连珠,所以不要急着回应他,因为他机敏犀利的应答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他根本就不知道“迟疑”两个字怎么写。无论多么善辩的人物,和卡尔过上几招就会显得笨嘴拙舌、不善辞令了。
这种充满智慧之光的沙龙交谈已经沉寂了相当长的时间了。沙龙世俗传统的余烬被认为消失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与此同时,19世纪的社会名人德诺阿耶和德维尔莫兰也相继去世。也正是在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新的社交方式、文化理念以及并非巧合的成衣设计的出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对于成衣这种服装设计理念,老佛爷一开始就举双手赞同,并在随后的这些年里为己所用,将其发扬光大。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全球沙龙”的时代,到处充斥着“分享”,而非“对话”。人们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应接不暇,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地努力。“没有谁能在这个年纪还像卡尔·拉格斐这么精力旺盛。”我们的忠实读者埃塞斯小姐如是说。他写书更多是为了乐趣。他看似随意大方地使用多国语言回应出版社或是电视台的日常提问,事实上他很明白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沦为这些喧嚣躁动的媒体的玩物。他的文字被涂涂抹抹、反复修改,被修饰得优雅得体、严谨工整,但最终还是免不了尘埃落地的命运。这个事实并不会使我们的英雄沮丧,他完全不在乎后世如何评价他。他别无他求,他并不在乎他的言辞是被传播抑或被隐没,而只在乎能否拥有我们的信任。
尽管卡尔的很多思想、言论已经模糊不清,这本书的编辑们仍然尽力搜罗卡尔曾经发布的那些可能就要消失的言论,有些言论除了一个稍纵即逝的微笑之外什么也没有留下。结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关于卡尔的间接的自画像:他的每一次经历的某一方面或某个阶段的状态,他的人生观的个人声明……尽管这一切都是片段,它却给了我们关于这个“特立独行”的人物的详尽的和充满魅力的想象(借用了用来形容香奈儿小姐的一个著名词汇“irregular”)。读者可以自己判断这幅自画像有多么忠于作者本人,也会对其高智商和复杂性的人格做出评价:这是一个宁可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和想法的正确性而选择挑战常规的少数派。他的最重要的美德在于目光敏锐、洞悉人性、撕去幻想,当然,这也包括、尽可能包括他的自我幻想。恐怕只有像卡尔·拉格斐这样的伪装大师才能够驾驭如此不可思议的理想。
不同的参与者加入到这本书的编订过程中,他们都怀有一种共同的热情:对印刷文字不可战胜的和过度的爱。无论是现代的还是超现代的风格,卡尔·拉格斐始终坚持自我。他说,买他书的有三类人:一类人阅读它,一类人毁掉它,而第三类人会把它收藏起来。尽管时间非常紧张,编辑们仍都非常关心这本书的出版工作。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编辑这本书的过程都是让编辑们充分感受到自我存在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在浪费他们的光阴,而是让他们的生命增值。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以一本书的形式向一个具有独立思想、自由精神、固执己见的人致敬”的想法便成为一种必然。这本书有可能被放在书架最高处,它的精神包围着人们,给人以鼓励。这注定是一本对人影响至深的书。
帕特里克·马瑞斯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