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5节 注释

[1]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第319页。香港,三育图书文具有限公司,1980。

[2] 王楚卿《段祺瑞公馆见闻》,见《文史资料选辑》第41辑,第247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合订本。

[3] 《中山对于时局之主张》,载《申报》,1916年6月13日。

[4] 张国淦《袁世凯与黎元洪的斗争》,见《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上),第17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5] (美)保罗·S.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中译本,155—15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 (美)保罗·S.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中译本,第158页。

[7] 日本外务省:《日本外交文书》,大正六年,第二册,10—11页。

[8] 张国淦《中华民国内阁篇》,见《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上),第201页。

[9] 蔡寄鸥:《鄂州血史》,第186页。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

[10] 林长民《参议院一年史》,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资料丛刊》(八),第559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11] 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资料丛刊》(八),第136页。

[12]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译本,第694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13] 孙文《大总统宣布参议院议决临时约法》,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资料丛刊》(八),34—35页。

[14] 此议,是赵凤昌提出来的,得到了孙中山和黄兴的热烈回应。刘厚生《张謇传记》,第197页。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

[15] 林长民《参议院一年史》,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资料丛刊》(八),第560页。

[16] 《丁世峄上黎元洪呈文》,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北洋军阀》(三),第282页。

[17] 陈文运等《徐树铮的生平》,见《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晚清·北洋(下)”,第829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18] 陈文运《我所知道的皖系将领》,见《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晚清·北洋(下)”,第792页。

[19] 陈文运《我所知道的皖系将领》,见《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晚清·北洋(下)”,792—793页。

[20] 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第144页。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0。

[21] 参见:张国淦《袁世凯与黎元洪的斗争》,见《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上),177—178页;张国淦《中华民国内阁篇》,见《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上),第202页。

[22] 张国淦《中华民国内阁篇》,见《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上),201—202页。

[23] 京剧里的帝王角色,一般称“王帽子”,看起来尊贵,但没有什么词,也没有深戏码。

[24] 张国淦《北洋军阀直皖系之斗争及其没落》,见《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下),第47页。

[25] 徐樱《先父徐树铮将军事略》,见《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40辑,第98页。

[26] 韩玉辰《政学会的政治活动》,见《文史资料选辑》第48辑,第181页。

[27] 参阅谢彬《民国政党史》第八章《共和复活时代之政党》,见《近代稗海》第六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28] (美)保罗·S.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中译本,第159页。

[29] 韩玉辰《政学会的政治活动》,见《文史资料选辑》第48辑,第180页。

[30] 《政府公报》第225号,1916年8月19日。

[31] 上海《大公报》,1916年9月2日。

[32] 张国淦《中华民国内阁篇》,见《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上),第204页。

[33] 吴虬《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见《近代稗海》第六辑,第233页。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