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活得窝囊是没有能力还是借口太多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有着很多明显的差异,但在这众多差异之中,命理思维是比较明显的差异之一。现实中一些人总相信命运,认为命由天定,凡事大多会以被动的姿态去面对。换句话说,他们的思维模式始终被“命理”牵绊着,使其丧失拼搏的动力,更缺少对未来的憧憬。如此一来,这样的人活得就非常窝囊。其实,很多人活得窝囊,并不是他们的能力不足,也不是他们情愿做一个让人瞧不起的“窝囊废”,而是因为相信命运,习惯了波澜不惊的生活,习惯了没有创造力的生活,更习惯了在别人的无视当中生活。如此一来,“命运”就成了他们心中最大的借口,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只要遇到一点点挫折或是坎坷,就会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命运”的头上,却不知,有了这一借口之后,又哪里还会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窝囊”是一个贬义的词语,但凡被用“窝囊”一词形容的人都是那些失意且颓靡的人,这类人都有一个非常响亮却是非常刺耳的称呼——“窝囊废”。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被人称为“窝囊废”,但是很多人在不愿意接受别人这样称呼的同时却实实在在地扮演着“窝囊废”的角色,他们过着没有激情的生活,也从来不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很大的希望,因为他们习惯了为自己的失利而寻找借口后的“混日子”。
  “混日子”是很多“窝囊废”最典型的特征。但是,只要他们能够觉醒,能够意识到“混日子”的可怕性,他们就能够远离窝囊的生活。因此,对于那些想摘掉“窝囊废”帽子的人来说,在失意和沮丧的时候应该鼓起继续奋斗的勇气,将每一天都当做人生的最后一天对待,就能够成功摘掉这一耻辱性的头衔。在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窝囊废”莫过于蜀汉后主刘禅了,窝囊的他一直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从小就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整日吃喝玩乐、不思进取。在他长大登基之后,因为有诸葛亮等一干贤臣辅佐,所以蜀汉政权还能够勉强地支撑下去。当诸葛亮等人去世之后,蜀汉在“窝囊废”皇帝刘禅的统治下迅速走向灭亡——公元263年,刘禅带领百官投降魏国,蜀汉灭亡。
  后主刘禅投降魏国之后被送到了洛阳,魏国实际掌权者司马昭知道刘禅是一个没有志向的“窝囊废”,便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他歌姬、奴婢等数百人,同时赐给他一座很大的宅子。司马昭的如意算盘是,赐其以锦衣玉食的生活,让其变得更加窝囊,这样他就不会思考恢复蜀汉政权了。可以说,司马昭的做法非常正确,刘禅投降之后发现自己依然能够过着奢靡的享乐生活,感到很高兴。
  一天,刘禅在观看歌舞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去感谢司马昭——这么舒适安逸的生活,比当皇帝要舒服很多,皇帝每天还要处理很多政务呢!于是,刘禅决定上门去感谢司马昭。
  正在处理政务的司马昭听说刘禅前来致谢的时候并不想接见刘禅,可是在了解了刘禅登门拜访的原因之后,司马昭突然想到这是一个教育那些有野心的臣子的最好机会。于是司马昭命人请刘禅入内,并下令大摆筵席邀请百官同来参加。
  酒过三巡之后,司马昭故意装出一副很关心刘禅的样子问道:“安乐公,你思念你的蜀国吗?”正在观看舞姬表演的刘禅随口答道:“洛阳这么快乐,天天美酒美女相伴,这样的日子多快活呀,我怎么会思念蜀国呢?”
  刘禅的话音刚落,在座的蜀国旧臣们纷纷流泪,他们想不到先帝刘备英雄一世,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儿子来,同时也因为刘禅的话而更加伤心和思念故国。在宴会快结束之时,蜀汉旧臣谷正悄悄地找了机会告诉刘禅说:“陛下,如果司马昭再问你是不是不思念蜀国,你就哭着回答说先人的坟墓尚在蜀地呢,我没有一天不思蜀国啊!这样司马昭就会放陛下回到蜀国去。”
  刘禅听了谷正的话之后,牢牢地记在心上。果然在酒宴即将结束的时候,司马昭又问道:“安乐公,你就真的不想回到蜀国去吗?”听见司马昭相问,刘禅便将谷正交给他的话原原本本地叙述了出来。但是由于“窝囊废”刘禅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一点儿都不悲伤,更别说痛哭流涕了,结果司马昭听了之后一脸惊异地问道:“这话怎么一点儿都不像是你所说的,更像是谷正所说的话啊!”听司马昭这样说,刘禅只好回道这话是谷正教他的。
  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乐不思蜀”的典故,而蜀汉后主刘禅更是因为这一典故一直被后人视作历史上最大的“窝囊废”之一。从刘禅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窝囊废”之所以活得窝囊,是由于他们很容易满足于物质的享受,并且一旦遇到什么困难便会把自己的现状归咎于命运,刘禅也正是这样,因为他并不是不想光复蜀汉,只是诸葛亮不在了,就一直认为以前的那些臣下根本没有这个能力,与其去图什么复国大计,还不如享受眼前的生活,这也是他最终兵败魏国,沦为亡国奴的根本原因。所以说,失败者之所以越活越窝囊,并不是由于他们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们总是习惯于为自己找出诸多的借口,然后就会将这一切归于命运的头上,那自然就无法成功了。
  成功语录:
  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做一个被人讥笑的“窝囊废”,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人是别人眼中的“窝囊废”。成为一个“窝囊废”是一件可耻又可悲的事情,因此每一个想活得有尊严的人都应该时刻督促自己,不管自己的能力有多大,只要不为自己找借口,不认命,人生就不会活得“窝囊”。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