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天,王永庆看到一位以前的老顾客从他的米店前路过,他马上叫住他,说:“李某某,你家的米缸里已没米了,你今天是否买些回去?”那人一听觉得奇怪了,你怎么知道我家没米了,就是不信,他说我回家看如果没有的话我就到你店来买。他回家打开米缸一看果然所剩无几,他真的来到王永庆老板的米店来买米了,并请教了王永庆:“你难道是我家米缸里的老鼠,我家的米有多少你也知道?”原来,王永庆每次去送米时都从左口袋掏出小笔记本对客户做了详细的记录,家里的人口数量,每天吃多少,这样他就完全掌握了客户的需求信息,服务很有针对性。并且每次出门送米时右口袋放着一把卷尺,测量一下客户家的米缸的深度和直径,也掌握了最多能存放的米的数量。另外还了解客户每有几次大的事要办,在办大事的月可以多储备些,在过节前多储备些等。这样一来,王永庆老板的米生意非常红火,使镇上的其他米店生意惨淡,有些米店老板甚至自己怎么倒闭的也不知道,只感觉客户越来越少。
这样做王永庆觉得还不够,因为这些方法同行业还会模仿,为了让购买过他米店的米的客户再次购买,并一直留住,他又想出了方法。一般的米店伙计都只将米送到客户的门口就放下收钱走人了,让客户自己搬到家里面。而王永庆发现有家里是老弱病残的,放在门口让他们搬到家里面很有困难,于是他每次到了客户家敲开门后说“东家,米送到了,请问您家的米缸在哪儿我给您倒进去”。就这一小步路的服务,又使米店增加了客户。
他了解到,一般的家里每个月到月底米缸里总会有剩米,这样新的米放在上面时间长了下面的米容易生米虫。于是每次王永庆送米到客户家里时,先在地上铺一块白布,打开米缸的盖子,将米缸里的剩米倒在白布上面,然后拿出一块布将米缸刷干净,再将新米倒入米缸,将剩米放在上面,最后,盖上盖子。这个方法解决了客户长期以来的问题,客户既能吃到新米,又不用担心剩米生虫子。
这样起早摸黑在米店做了一年老板赚了不少钱,为老板赢得了许多客户。可他只是学徒只能解决有口饭吃,王永庆想自己也能开个米店。第二年,他回家向家里要了钱,他父亲向亲戚借了200元,他为了不和原来的老板竞争,在另外的镇上开起了米店。当时是日治时期,他看到周边的日本米店服务非常周到,于是他又想出办法。以前的米店卖的米都有米糠、沙石等,他将这些杂物拣去再卖给客户,又在服务上更上一层,一下子打开了更大的市场。为了提升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王永庆不断提升更周到的服务,没过多久,镇上的其他米店纷纷倒闭。他又在其他几个镇上开了几家米店,后来只要王永庆到哪儿开米店,原有米店老板都闻风丧胆,成批的倒闭。他占领了很大的市场,创造了卖米的奇迹,一直被后人传为服务经营的佳话。
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同时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从那个时候起,王永庆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他悟出了经营之道,从此,也步入了经商之路,他最终成了台湾首富,华人经营之神。
瘦鹅的启示
鹅是台湾最常见的家禽之一,王永庆因为养鹅的经验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瘦鹅理论”,这套理论也是他给年轻人的经营宝典。
1941年前后,台湾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饲养鸡、鸭、鹅等家禽,并用吃剩的食物和杂粮来喂养。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故(当时台湾为日本的殖民地),物资极端匮乏,乡村也严重缺粮,人都吃不饱了,当然也没有剩余食物和杂粮可饲养家畜,只好让它们在野外觅食,吃野菜和野草。
一般说来,农村饲养的鹅,在正常喂食之下,大约四个月就有五六斤重;可是,当时一般人家饲养的鹅,由于只吃野菜和野草,四个月下来,瘦得皮包骨头,每只都只有二斤重。
看到这些瘦弱不堪、价值偏低的鹅群,王永庆心中盘算着:“两斤的鹅可说毫无用处,假如我能动脑设法找到鹅饲料的话,养鹅的难题必定迎刃而解。”
根据他的观察与分析,当时农村采收高丽菜之后,都把菜根和外面一两层的粗叶丢弃在菜园里,而这些被丢的菜根和粗叶正是鹅的饲料,可是一般人并没有察觉到。
于是,王永庆雇人到四处的菜园捡回菜根和粗叶,再向“共精共贩”的统一碾米厂买回廉价的碎米和稻壳。把菜根和粗叶切碎,混合碎米与稻壳,就制成绝佳的鹅饲料。
接着,王永庆到处向农家收购瘦鹅,农家见到养不肥大的瘦鹅竟有人收购,正是求之不得。王永庆把四处收购来的瘦鹅集中起来,并用自制的饲料喂食。瘦鹅饱受饥饿的折磨,看到食物就拼命吞食,一直到喉咙塞满了饲料才暂时停下来;几个小时之后,等胃里的食物消化完毕,立刻又狼吞虎咽一番。
每天如此周而复始,原本只有两斤重的瘦鹅,经过王永庆两个月的饲养之后,重量高达七八斤,非常肥大。究其缘故,因为瘦鹅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不但胃口奇佳,而且消化力特强,所以只要有食物吃,立刻就肥大起来。
这一段饲养瘦鹅的宝贵经验,让王永庆深深体悟到,在日本人统治下居住于台湾的中国人,也要像瘦鹅一样具有强韧的生命力,才能够长期忍受折磨,度过重重难关生存下来。
1975年1月9日,王永庆在接受美国圣若望大学赠授荣誉博士学位的典礼上,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他说:“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其不足。
“而且,出身在一个近乎赤贫的环境中,如果不能刻苦耐劳,简直就无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到由于生活中受过的煎熬,才产生了我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困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
从这一段话里,我们可以知道,刻苦耐劳不但是王永庆的座右铭,也是促使他成功的主要动力。事实上,世界上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相差无几,可是为何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呢?关键之一就在能否刻苦耐劳而已;天底下绝对没有舒舒服服就会有成就的事,凡事都有前因后果,下苦功夫才会有好结果。
人人都在追求舒适与快乐,可是都忽略了追求舒适与快乐一定要付出代价。例如,如果一整个星期都很努力工作,遇到星期天休息,一定觉得很舒服;相反的,如果整个星期本来就无所事事,星期天再休息,恐怕不但不觉得舒服,反而觉得很无聊。再例如吃东西,偶尔吃一顿大餐,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如果天天吃大餐,非但不是享受,反而是受罪。
王永庆强调说:“追求舒适与快乐的代价,就是刻苦耐劳。”
他又指出,时下的年轻人大都希望做有意义而又容易的工作。其实,容易做的工作是不会有多大意义的。所以,年轻人不要怕困难,只要下决心去做,任何伤脑筋的事终必克服,任何乏味的工作也会苦尽甘来。
王永庆举例说明吃苦的好处。譬如外行人去参观别人的工厂,不是得其皮毛就是一无所得。但若是自己辛辛苦苦去钻研一件新产品,仅欠缺一点诀窍,在穷究之余参观别人的工厂,一眼就看到,心领神会,完全吸收,这样才会有所得。就像求道的人,要尝尽苦头,求得那份慧心,才能够悟道。
再譬如去听专家演讲,任何问题若不先经过自己努力去研究分析,就很难有深刻的了解,在自己没有深刻的了解之前,也很难从别人的演讲当中去掌握讲词的精华所在,进而消化吸收,变成自己有用的知识。
王永庆说:“天下的事情,没有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让你能获得的,凡事一定要经过苦心地追求、经营,才能真正明了其中的奥妙而有所收获。”
王永庆不是教徒,却说了一段颇富宗教哲理的话。他说:“神创造人,毕竟是很公平的,道理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必须先苦而后才有甘。天下事都是要经过相当辛苦才可以得到的,这个道理很浅,却很难实践,这是一般人的毛病。”
目前许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胸怀大志,自信满满,也勤奋努力,可是由于急功近利,结果大都失败了。大家都知道,罗马城不是一天造成的,所以年轻人不论就业或创业,千万不可操之过急,成功绝非朝夕之功,一定要有先苦后甜的体验,学习瘦鹅忍饥耐饿、刻苦耐劳的精神,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才会有成就。
王永庆说:“我常常喜欢以‘瘦鹅理论’来形容台湾今天种种成就的由来。光复初期,台湾老百姓生活处境极为艰苦,为了求得生存,所以充分发挥了中国人刻苦耐劳的传统美德,终于能够突破重重困境,谋得成就。”
学习瘦鹅面对困境时的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
任何人在走霉运时,要学习瘦鹅一样忍饥耐饿,锻炼自己的忍耐力,培养毅力,等待机会到来。只要饿不死,一旦机会到来,就会像瘦鹅一样,迅速地强壮肥大起来。
王永庆指出,中华民族具有传统勤劳美德,以及非常强韧的耐力,长久以来如同饥饿的瘦鹅一般,忍受着极端艰苦的日子,可是一旦有了食物,就可以很快恢复体魄力量。
他说:“中国人就像瘦鹅,饿不死,也不会生病,一有机会,马上起来,快得不得了。”
他又说:“人在困苦当中,往往会养成一种坚毅力,只要遇到适当的机会,有了环境的条件可以配合,成长就会很快,甚至超越一般人。”